导语:
东汉末年的长安城,战火连连,人们为了活命不得不离开战火弥漫的家园,四处逃亡。
这一天,在逃难的队伍里出现了一位年轻女子,虽然她的发髻有些凌乱,衣服上也被溅上了泥污,但她秀丽的脸庞依然很扎眼。她的怀里抱着一把古琴,这是她父亲的遗物。
此时已是傍晚,赶了一天的路,大家已经有些疲倦,正坐在路边休息。忽然,前方烟尘滚滚,传来阵阵马蹄声,人群中有人喊道,快跑啊!匈奴人来啦!
来不及犹豫,年轻女子抱起古琴,撒腿就跑。可是匈奴人来得太快了,他们骑着马,人腿哪能跑得过马腿。年轻女子虽然使出了浑身的力气,但还是没能逃出匈奴人的手掌心,她被一双大手按到马背上,强行带走了。
01
这位年轻女子就是蔡文姬。
蔡文姬是蔡邕的女儿,原名蔡琰字昭姬,因为避讳司马昭,所以后人给她改名为文姬。
蔡邕是谁?他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他才华横溢,且十分精通音律,怎么个精通法呢?你弹琴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什么,根据你的琴声,他就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举例为证。有一次,他的朋友邀请他到家中做客,他刚走进朋友家的院子,便听见屋里传出一阵琴声,他在院子里听了片刻,居然掉头回去了。
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蔡邕才说,他从琴声里听出了杀机,所以没敢进去。
原来,那天弹琴的乐师抚琴时,恰好看见螳螂正在捕蝉,无意间便把这种紧张气氛带到了琴声中,没想到却被蔡邕听了出来,还引起了误会。由此可见,蔡邕对音律的精通,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当年,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笼络人才,他看中了满腹经纶的蔡邕,接二连三地提拔他,每每开宴时,董卓还经常命他弹琴助兴,他立刻成了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
02
蔡文姬是蔡邕唯一的女儿,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的她,从小就对音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且很有天分。
九岁那年,父亲蔡邕在屋子里弹琴,弹着弹着有一根弦忽然断了,在外面玩耍的蔡文姬调皮地喊,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以为是她胡乱猜的,故意再弄断一根弦,蔡文姬又准确地喊出,是第四根弦断了。
蔡邕很是欣喜,从此以后他倾尽全力培养她。随着蔡文姬慢慢长大,她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渐渐地很多人都知道,不仅蔡邕本人有才华,他还有一个才貌俱佳的女儿。
从此,蔡文姬便成了众多年轻公子们心中倾慕的对象,其中,就有卫青的后人卫仲道。
蔡邕很喜欢卫仲道这个英俊好学的小伙子,且自己家与卫家门当户对,他觉得两人很般配。但是,卫仲道却并不是蔡文姬心目中喜欢的类型。
03
董卓是一个好色之徒,有一天他偶然听说了蔡文姬的美貌,便想强纳她为妾。蔡邕当然不同意,但又不能得罪他,急中生智说道,小女早已与卫家公子有婚约。
就这样,蔡文姬没得选,迫不得已嫁给了自己当时并不喜欢的卫仲道,草草地开始了她的第一段婚姻生活。
蔡邕的眼光果然不错,卫仲道是个优秀的丈夫,蔡文姬不仅有才情更有情调,她喜欢的一切,卫仲道都尽力去做,最后终于赢得娇妻芳心,很快这对新人,便成了一对鸳鸯佳偶。
有人说,蔡文姬是幸运的,因为人们在慌不择路时,往往很容易走上一条泥泞的道路,而蔡文姬却选了一条正确的路。
其实,蔡文姬的好运气,主要得益于父亲蔡邕的深谋远虑。他没有因为董卓有权有势,就让女儿嫁给董卓,因为他知道,找一个志同道合、三观一致的人结婚,才是婚姻幸福的保障。
所以,在婚姻大事上,还是非常有必要听一听父母的意见的。
04
然而,世事无常,蔡文姬嫁到卫府还不到半年,卫仲道竟染疾而去,留下蔡文姬在风中凌乱。
娶妻不久,儿子便去世,这对卫家人来说很残酷,所以他们把痛苦迁怒到了蔡文姬身上,视她为不祥之人,处处排挤她。
曾经被众人捧着的傲娇的小公主,现在却被卫家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样的日子不是蔡文姬想要的。
蔡文姬是多么通透的人,她没有被“三从四德”的观念所牵绊,失去的已经失去,人不能一直蜷缩在阴影里过日子,与其抱着回忆痛苦挣扎,还不如潇洒地离开,开始新生活。
既然这里已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她收拾好自己的随身之物,直接回了娘家。
05
蔡文姬回到父亲身边不久,董卓暴政引起得民愤达到了顶点,终于,他死在了义子吕布手里。
而蔡邕也因此受到了连累,被王允关进大狱,悲愤交加之下,他很快便去世了。一夜之间,蔡文姬的天,塌了!
还没等蔡文姬悲伤,战火又接踵而至,不得已她加入了逃亡的人群,就这样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被匈奴人掳走后,蔡文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处境,她得想办法活下来,不能被他们凌辱致死!
抓走她的是南匈奴左贤王的手下,“左贤王”是匈奴族的一个封号,相当于太子、王爷这样的地位,是十分尊贵的。据史料记载,匈奴历代单于中,有13位是以左贤王的身份继承王位的。
晚上,当蔡文姬看见匈奴人围着篝火休息时,她弹起了手中的琴。
正是这琴声,让蔡文姬遇见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匈奴左贤王。
蔡文姬没有认命等死,而是临危不乱,冷静地考虑如何在夹缝中生存,这一点值得所有人学习。
06
以琴为媒,蔡文姬成了左贤王的妃子。蔡文姬知道,匈奴人对待女人野蛮粗鲁,女人只是他们发泄兽欲的工具,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嫁给左贤王,已是她最好的归宿。与其说是琴声帮了她,倒不如说靠她自己的智慧。
她逼着自己学习当地的语言,努力适应当地的生活,哪怕身处阴沟里,也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
后来,她怀孕了,孩子成了她在南匈奴的精神支柱,她先后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孩子。
有人说,蔡文姬在南匈奴,活得生不如死,但仔细想一想,蔡文姬何其聪明,她如果想寻死,怎会没有办法?
是她自己选择活下来,虽然活得不是活色生香,但也不至于度日如年。相比于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来说,这已经十分安定。
并且左贤王对她应该也不错,否则,她临走时不会对他们俩的孩子有那么深厚的感情。
07
如果不是因为曹操,蔡文姬应该会在南匈奴一直生活下去,然而命运再一次因为她的才华发生了转折。
那是蔡文姬在南匈奴生活的第十二个年头,为了她的才华,曹操派人来赎她了,赎金是黄金千两,白壁一双。
曹操哪里知道,这个女人早已把南匈奴当成了她的第二个家,让她离开这里,等于让她和骨肉分离永不相见,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可是,也没有人问她愿不愿意,便替她安排好了一切。
虽然蔡文姬不忍离开,但她明白,在这样的情势下,如果不回去,曹操不会放过她的孩子和丈夫。
纵然有万般不舍,蔡文姬还是踏上了回归故土的路途。回来后,她便被曹操封为女御史,为他编撰国史。
此时的蔡文姬,已经三十有二,曹操做主,把她嫁给了董祀。这个男人不但对音律诗词一窍不通,打心里还有点儿瞧不起蔡文姬,她满腹才华又怎样,还不是被匈奴人蹂躏过?
蔡文姬一边忍受思子心切的煎熬,一边小心翼翼地为曹操做事。丈夫与她的心根本不在一起,过了一段同床异梦的生活后,董祀犯了罪。
听闻曹操要杀董祀,蔡文姬并没有因为这个男人不爱自己而冷漠地不闻不问,她身着素衣披头散发地跪在地上求曹操放过董祀。
蔡文姬对曹操说,你马厩里的好马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
最终,她的真情感动了曹操,也感动了董祀。董祀被赦免后,他对蔡文姬有了很大的改变,慢慢地还和蔡文姬学起了音律。
一年后,两人都可以琴瑟和鸣了,就这样蔡文姬和董祀感情稳定,直至白头偕老,蔡文姬为董祀生下一个孩子。
结语:
纵观蔡文姬一生,她的命运可谓异常坎坷,但她的感情生活却并没有因此而很糟糕。
她靠的不是才华,而是智慧。因为懂得取舍才,懂得放手,更懂得珍惜,她用坚韧和智慧,将一手烂牌,打出了最好的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