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暂时抛开你的家庭身份,你将不是谁的女儿,不是谁的丈夫,不是谁的爸爸,不是谁的哥哥或妹妹,不是谁的爱人。
暂时抛开这些身份,你是谁?
人们如何认识你,了解你?
如果暂时抛开你的工作角色,你不是谁的职员,不是谁的下属或上司,不是谁的供应商或法人代表。
一旦脱离这些社会角色,你又是谁?
《编舟记》剧照
你想过真正的自己到底是谁吗?
我们的古人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意思是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背负使命的。
圣经·旧约里面,犹太人和神建立了关系,背负着传达神的旨意的使命,所以书里说这类人种高于普通人种。
“使命感”是一种很神奇的价值。似乎那些意识到自己肩负某种使命感的人,总比其他人更容易明白自己到底是谁。
经常看传记书籍或者纪录片,就会发现,这个现象普遍存在于那些成就杰出的人身上。
李安在他的自传里说,拍电影就像一个使命,是冥冥之中上天交付给他的任务。同样的话,在村上春树的书里也曾出现过。
那些被载入史册的伟大艺术家,或我们熟悉的这些伟大的球员,似乎都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就像一生下来,他们就能看清头顶上的北极星,清晰又无法解释地引领着他们走向自己的人生,走向原本他们应该成为的人。
这是最重要的事。
当他们抵达自己,或在前往自己的路上时,就像拿到了已经编排好的剧本,人生大幕水到渠成地敞开了。
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
大部分的我们,抬头看,北极星被淹没在了云层里。它也许下一秒就显现,也许一辈子就待着云层里。
靠着社会分配好的角色,我们走上了另外一条路。一条没有北极星指引的路。我们不明白自己的使命感,不明白原来每个人都身带任务而来。
因为“自己是谁”这个答案,因为出生、因为阶层、因为种种成长波折、因为没有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和指引,因为生存压力,这个本该属于每个人的答案,躲在厚厚的云层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