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不叫自私,要求别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
——鲁斯·伦德尔
“幸福”“圆满”“成功”,这些词汇是美好的祝愿,也是深切的祈盼。然而当它们走进疑问句,却常常制造焦虑和不安。
很多漂泊在外的打工人都曾遭遇这个问题:“你在外面过得怎么样?”关切之外,暗藏打探与衡量。
很多人把生活质量的高低作为判断标准,以财产的累积量和身份的光鲜度来验证生命的价值。当灵魂屈从于这单一且功利的价值准绳,众人朝着一个方向奔涌,彼此碰撞争吵。在他们周围茫茫的生命原野上,有人逍遥漫步,却被以危险和偏离的名义警告。
一个人的坦途,也许是另一个人的歧路。所谓标准,很难说不是多数人为了赢得认同感,而对他者选择意愿的无形绑架。自筑围墙,将苍茫原野圈成一角工厂,主动走上流水线,按照既成的标准塑造自己,在流程中寻找安全感,这又何尝不是缺乏选择和为之负责的勇气。
在做选择的时候,与其说我们疑惑何为正确,不如说惧怕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努力去走,羊肠小径也可以成为康庄大道,而抱着一劳永逸的心,犹豫去追随哪位成功者的脚步,往往只是虚耗精力。前行的路上,畅通无阻是福气,跌跌撞撞也不必失意。
“受伤也是一种生活”,存在起承转合,方能写就韵味悠长的诗歌。那些真正的痛苦,或许并不在于受伤,而是眼下所见与内心渴望无法匹配,焦躁衍生痛苦,进而腐蚀自我和希望。
遭遇挫折时不妨停下来,看看草地、郁金香和蝴蝶,创痕会在自然的轻抚下慢慢痊愈。安心以伤痛和停顿酝酿力量,不必四处张望别人的进程,他攀高山,我赏流水,路本不一样。
摘自为你读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