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下班后,我一直处在一种极度懊恼的情绪中,这种心情一直持续到睡觉前都没有缓解。
今天课后服务结束时,我让大家收拾书包,话音刚落,教室里就传来一句“牛X”,这声音经过口罩这个小小的共鸣体的震动,清晰响亮地钻进了我的耳朵。
而刚刚的大课间,我针对说粗话、脏话这件事在班上作了整顿,小半天的功夫,竟然又有人开始“顶风作案”。我非常痛恨语言不文明的行为,认为这是一种挑衅,一种不尊重,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
“是小A。”有个孩子说到。得知是小A后,我的火气值迅速飙升到了极点——就在中午,他因为弄坏班牌事刚刚受了批评,怎么就没有一点记性呢?
“老师,别人也说的!”站在我面前的小A振振有词,丝毫没有觉得危险的降临。
“又狡辩!”我在心里冷冷地笑着,“你有什么资格管别人?”
小A默默地低下了头,听着我开始训斥:“整天将人体器官说在嘴里,这是什么行为?”
“没有人体器官!”小A听了我的话,猛地抬起头,理直气壮地说到。
“没有吗?”我更加恼火,“今天回家问问妈妈有没有,然后让她给我打个电话。”我的愤怒排山倒海般地涌来,不想再理他,丢下一句话带领孩子们下楼。而小A,垂头丧气地跟在我后面,口罩也掩盖不住他黑红的脸庞上的懊恼、沮丧,甚至还有些不平。
我呢,因为大声讲了几句话,嗓子开始隐隐作痛——只是多少年没有这样厉声呵斥学生了啊?我心头涌起阵阵悔意。
02
回到家后没几分钟,小A的母亲就来了电话,询问情况。我简单的将事情的经过告诉她,她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儿地打招呼,说小孩不懂事,给老师添麻烦了。
听到家长这样说,我到不好意思起来了:“小A能回家就让你给我打电话,说明他很懂事,而且蛮听我的话的,你告诉他,老师已经不生气了,原谅他了。”
孩子母亲更加谦逊了,一再承诺要好好教育,让他早日改掉这个毛病。我则更加难为情了,心里开始自责:何必为难一个孩子呢,人家不就是讲了一句可能从小到大都已经说习惯了的口头禅吗?
03
小A是个高高大大的男孩,看上去很有男子气概,实际上也是如此。班上有什么脏活累活,你让他帮忙的话一定处理得妥妥的,比如拖地、擦黑板、清理花木等。
五月份复课后,因为需要我们在教室里吃饭,一桶桶的饭菜都放在讲台上,教室门外还有汤桶,吃完饭还要在门口收拾剩菜剩饭和餐具等。这样一来,讲台和教室门口似乎成了“重灾区”,不管怎么小心翼翼,四十几个人中总会有那么几个不小心将菜汤、油渍滴在外面的。
小A家里是开饭店的,他主动带来了一包一次性桌布。每次吃饭前,几个女生就一起帮忙在讲台上和门口铺上一张,这样一吃完饭将桌布卷走就了事,非常方便。
“我怎么能因为说了一句脏话,就全盘否定他所有的好的表现呢?”我暗自思忖着,浓浓的悔意在心间弥漫。
04
生活中的美好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不必因为一件糟心事破坏所有的好心情;一个孩子身上怎么着也会有一些优点闪闪发光着,也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误全盘否定他整个人。
更何况,相同的事情在不同人的眼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来:
关于“人体器官”,在我听来比较刺耳,可是在小A那里,他或许根本都不知道这是一句脏话,可能和平时的“天呐”“真棒”等词没有多大区别。
还有,小A认为别人讲了脏话老师没有批评,我讲了一句为什么就不行呢,他会觉得委屈;我呢,听他这样说会认为孩子是在狡辩,逃避责任;而孩子母亲呢,可能对于说脏话这件事并没有我敏感,老师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小A的母亲自然不是这样的)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是尊重和理解,老师和家长是如此,老师和学生也是如此。
想到这里,我决定第二天一定要好好宽慰一下小A,努力表扬他的出色表现,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里提出我的看法和意见。这样,或许就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在尊重与理解之上的平等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