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没有妈妈大学,不管有几个孩子其实都是新妈妈。作为新手妈妈要学的内容太多了,育儿经也罢,知识点也罢,可以间接去获得但只有经历了才刻骨铭心。
我深知作为妈妈应该情绪稳定,控制好情绪,不跟孩子大声喊叫,可很多时候总有压制不下去的时候。即使事后诚心和孩子们道歉,赢得原谅也会发现其实不能让内心释怀,感觉对不起孩子。
然而,当自己本就满地鸡毛的时候,孩子好奇心等等驱使着依然再给自己找麻烦,好言好语相劝无果可能就没了耐心,对孩子喊叫了。这个时候小朋友黑着脸还委屈的扁着嘴想哭,会觉得自己过了,想抱孩子,孩子却个性离开,留下黯然失色的自己……
想想上述的情形在你的身上或多或少是否发生了?
再讲一个案例。游乐园里一个小哥哥横冲直撞,嫌弃前面的小妹妹慢,伸手推到一边自己滑下去…..孩子奶奶急匆匆的一路小跑赶过来。一是检查下自己宝贝孙女有没有伤到,二是找到肇事小朋友及家长,教育理论(不能欺负妹妹,好好玩!)
这个场面不新鲜吧?在我们身上是不是也会常出现?至少我跟那个奶奶差不多…..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老奶奶身边的爷爷出现了,拍拍奶奶的手,让奶奶停下来。他走到孙女边上,看着一脸发懵的孙女首先是认同:你是不是有点害怕,紧张,刚刚小哥哥推了你。孩子点点头。接着爷爷说看到哥哥过来抓紧扶栏,给哥哥让一个地方,让哥哥先下去。女孩点点头,下次那个莽撞的哥哥来了,小女孩侧身让开了。两个孩子相安无事的玩耍着,小女孩并没有受伤,也没有觉得自己被欺负感觉到焦虑。
说到这里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的主题是@淡定、形容”很多时候,其实不是孩子焦虑,是大人带给孩子的焦虑,遇到事情在孩子们心里可能没有大人们感受那么强烈,他们也没觉得自己受了欺负。所谓的欺负人的孩子其实也未必是真的欺负,就像那个滑滑梯推小妹妹的哥哥,他只是想快一点滑罢了。是大人想复杂了。所以,淡定从容的去看问题,会看出来问题的核心,首先教会自己的孩子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引申一步:关于校园暴力,职场冷暴力等等问题。有一类弱势的群体,被欺负的群体。如果自己的孩子成为他们之一该如何处理?很多家长可能都会觉得打回去,咱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欺负了,也不是面对比自己还矮小的人欺负,可能还会责怪孩子。其实这个是最错误的方法。
因为孩子说出来,是为了寻求支持。不但没有寻求到支持还遭到指责,他们会发觉到无助,懊悔。得不到帮助为啥还要说呢?下次可能连告诉都不告诉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鼓励孩子勇敢的告诉了妈妈这个事。接下来、跟孩子说没关系,妈妈来帮助你一起处理。了解实情过程,分析一下原因,跟孩子一起探讨下遇到这种情况怎么样保护好自己,有效应对让自己减少伤害。然后家长通过老师或对方家长干涉,借助外力避免这种事情发生。然后,记得跟进后续情况,关心孩子后续问题解决,跟踪并时刻教会孩子应对办法。不是躲避,忍让,隐瞒。
所以,作为妈妈“淡定、形容”是自控制情绪的另一个必修课,遇到任何事都需要淡定、形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