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欺欺人反抗联盟
RSLism|迈向2018--危险的18-40陷阱和避破之道

RSLism|迈向2018--危险的18-40陷阱和避破之道

作者: 船长戚戈XGeek001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10:23 被阅读180次

转载注明源自叨叨戚(高能自画像)

混沌得到樊登:1840陷阱之20混沌30自负40感叹

2017最后一天完成这篇【RSLism】最重要的一篇文章,送给【生活特种兵】们以及所有的热爱生活的人,让我们以阶跃式的认知升级,一起迈向2018。
【对人同理,对己质疑】的【积极元认知】,是应对1840陷阱的【终极武器】。很早有积极元认知的人,可以【避开【1840陷阱,是【最幸运】的群体。进入陷阱改变的人,可以【跳出】1840陷阱,往往认知【更深刻】。最悲催的就是在陷阱里死也不想出的人,可能付出代价,一定会因【认知缺陷,基因欺骗,利益沦陷】失幸得病甚至丢命。
18-40陷阱的核心原因,是【有知型无知】的【迷之自信】。要【避开】18-40陷阱,从小最重要的是有【积极的元认知】,深入了解人性,克服迷之自信。要【跳出】18-40陷进,无论男女,一定需要系统的RSLism方法论体系,进入认知和能力升级的【高速通道】。
不要对自己不牛那么迷之自信!你本来真很牛。18-40陷阱,给人生造成的危害之大,超乎想象。迷之自信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素养,人际,财富,更影响人的健康和安全。有时伴随人生的第四次叛逆。

链接|欢迎加入软实力传习社,成为生活特种兵,完成思维,能力,财富的【阶层穿越】

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叨叨戚干脆自创一个:姑且称为1840陷阱。对应于人生的约18-40岁左右(18和40都是虚数,有一个范围)区间。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阶段,也是一个挑战的阶段,甚至是一个危险的阶段。


老司机都应该有体会:开车最危险的阶段,是渐渐有了熟练的感觉,到第一次事故之间。

有些不那么有敬畏心和自控能力的人,随着驾驶技巧的成熟,人的胆子越来越大。极容易自信过头,甚至膨胀。

直到出事之后,才开始敬畏。严重的事故直接丢命。再没有掰回的机会。

那些有惊无险的事故,越严重,对新司机的震撼越大。"死过"一回,才更明白生命之宝贵。

那些从一开始就能谨慎的人,出事的概率要小多了,事故严重程度也小。

人生也是。

不要等到安全,健康问题发生之后才开始学习,训练。


越来越觉得四十不惑有意思了。不过,四十不惑包含的意义没那么简单。

1.重点是不惑,40是个虚数,有个范围。有人提前到35,30甚至更早,有人推迟到45,50甚至更老

2.四十不惑是个理想的模范标准,说的四十"应该"不惑。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说40才开始学习,才开始解第一批惑。

3.不惑的程度,差别很大。最要命的是把逻辑自洽和迷之自信当成了不惑。


就像四十不惑的40是个范围一样,18-40陷阱的18也不是确定的数字,对于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起点,就像拿到驾照可以开车这个质的变化一样,起点其实取决于一个人从什么时候,被推到更大的【独立生活的舞台】上。有人很早,有人很晚。

我的一位朋友为她的刚上大学的女儿操心,让我这个学霸却给她【洗洗脑】。

结果这孩子一句话打败我了:让我再玩两年!


她一句话道出了精髓:是父母,把孩子耽误了。

大多数国家法律规定18岁以上才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曾经的一个同事说把孩子养到18岁就不管了。

这种18岁的观念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在教育中,没有完成真正的心理过渡。

人的一生,是不断经历分离和独立的一生。脐带的剪短,是第一次分离,接下来是断奶,上学,走向人生,结婚生育并与子女分离....

18岁左右长大成人独立走向社会这次分离,挑战最大。需要足够的心理建设,能力储备,如果没提前做好,怎么能怪孩子还要再玩几年?


在谈及教育问题时,我一贯的观点,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是成人世界的认知和观念造成的。

因为很多成人错就错在,把原本属于终生任务的学习,全部寄托在学校学习上了。

他们错误地把知行严格分开,且忽略了行。


其实这里蕴含着一个人性的底层机制和巨大误区。

对于人生来说,40岁前后,工作和事业成熟,孩子差不多可以不再缠手,婚姻也有了确定(挺过危机或离婚分开),属于自己的人生大任务才基本完成。真正的学习至少在40岁才可以稍微卸下来。

可是,现实中,却远远不是这么回事。

现实中,孩子在学校,被死死地掐在了知的学上,所有的心思,都为了一个好成绩,考一个好学校,认为这是走上社会的好起点。

却忽略了这个阶段的行(实践)。孩子所有的时间,全部在题目,课堂,培训班...像关在现代化的养鸡场的小鸡...


责任在哪?这一届父母!

问题在哪?心理学往往从原生家庭和成长创伤找原因,所以,可以认为这一届父母成人之前,被上一届父母耽误了!说得通。

但是,成人之后呢。他们被自己耽误了!

耽误了什么?

耽误了生活方法论和生命效能管理。

明明30分钟可以学会自如游泳,30分钟学会稳当开车。3周可以攻克英语口语!每个人都是最强大脑......

但是很多人不敢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

不知不可怕。
不知不求才可怕
不知不求不信更悲催

好像人人都知道方法重要。可是,真正认真对待方法的太少。

我经常听到父母督促孩子,要讲方法。

我会问,你知道哪些方法?你学习时用了没?做到了没?学习成绩提高了没?为什么提高不了?怎么才能提高?

我说,你们自己正是因为用你们的"方法",才没学好,才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恐惧,到今天都没有爱上学习的。还想用这一套害自己的"方法"继续害你们的孩子?


孩子学习好,当然是好事。所以孩子要学习

但是,最该学习的,是父母!

父母最该先学习的,是方法。

第一件事,就是抛掉自己学的不好的方法和认知。

第一个最先抛掉的错误认知,就是我笨,我没那个命


进化给每位正常人一个无限可能的大脑。

只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法,把有限的大脑资源用在了什么地方。

通常,都是模糊的在用。"优秀"学生与"差"学生的差别,其实就在于"优秀"学生运气好,蒙对了学习的秘密。

作为一个学霸,我多年以后看《刻意练习》这本书时,发现我从小学就一直用着《刻意练习》里面的套路。虽然我并不知道这本多年后才出来的书。

《最强大脑》那些选手,也都是在自己的成长的过程中,尝到了正确方法的甜头,从而激发了兴趣,走入了马太效应的正向良性循环。


陪伴是最好的爱?

真的么

如果你的陪伴,是督促,唠叨,那不是爱,那是最深的伤害。

陪伴是要质量的。

最好的陪伴,是为孩子,更是为自己,解决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很多人跟我说,你帮我教教孩子吧!

我说,我不教孩子,我教你。

因为我的方法与你的认知,大多完全相反。首先该学的是你。

比如我不反对打游戏,因为游戏已经成了一个职业,我甚至会一起和孩子打游戏,但是不只是打游戏,打《王者荣耀》,我跟他谈历史和人物,打《我的世界》,我跟他谈未来智能生活,游戏设计,数据和编程思维,创业方向....

马云治他儿子打游戏的方法是,让他使劲打,一次基本治愈。这叫欲望的正向满足和转移

你能做到么?你做的是压制欲望。

你若不想学,你就体会不到方法和方法论体系的巨大甜头,即使教懂你孩子,也会被你原来的愚蠢方法与认知祸害地变味。


学方法。得找真正懂方法的人。

要死死抓住每一个机会。

看《最强大脑》,不是看看热闹就够了。

而是要去研究,这些最强大脑,是怎么练出来的。

只有没试被白白浪费的大脑,没有笨的人.....

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明白脑力发掘的空间和乐趣。用身勤掩饰心懒。在没有空间的低效重复的体力挖掘里打转。


18-40陷阱的核心原因,是有知型无知。

也就是通常说的半瓶醋咣当。指的是学了一点就不得了的情况。

这种情况很常见。

RSLism|迈向2018--危险的18-40陷阱和避破之道

但是,比起上面的图,下面这张图更直贴切传神。

RSLism|迈向2018--危险的18-40陷阱和避破之道

第一个图更好,因为:

第一:从绝对无知,到通透智慧,这个距离很长很长。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有很多干扰,影响一个人的学习,而且充斥着大量的碎片信息,碎片里裹挟着魔术,谎言,童话,利益偏见,歪曲和谬误。需要强大的信息辨别和处理能力

第二:因为太长。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不放弃的焦虑。要么就半瓶醋咣当

第三:长长的智慧黑暗期,正是导致安全,疾病,素养,人际,财富等生命和生活质量要素失控的阶段。

和人生的1840陷阱阶段对应,其实上图这个智慧黑暗期,就是智慧的1840陷阱。


愚民和自愚

这是一个新认知时代。

认知维度决定生活和生命质量。尼采一个多世纪前说上帝已死。霍金在《大设计》序言中说,(纯思辩)哲学已死。数理和科学时代来临。

贫穷(脑袋贫穷比口袋贫穷更可怕)不仅让人失去想象力,也会让人夸大的想象力,结果成为神棍和灵修大师骗钱,骗心,骗身的对象

叨叨戚呼吁,每个人要真正保护自己,必须和强盗和骗子比学习力,不为骗人,只为不被政治,商业,宗教,神棍,灵修等欺骗。

然而,比被别人欺骗更可怕的,是被自己欺骗。自己才是最隐蔽,最无赖,最会装无辜,最会推卸责任的骗子,甚至是恶毒的敌人

千万不要沦为这个【高维认知时代】的低维虫。你有多高的智慧认知维度,就配得上多好的人生。


要命的误解

我不知一篇文章谈到对感性和理性的误解

RSLism|迈向2018--危险的18-40陷阱和避破之道

很多人口中所谓的感性与理性。说白了是处于【低级的蒙昧】的【感性认知层次】的【理性情志取向】和【感性情志取向】。

RSLism|迈向2018--危险的18-40陷阱和避破之道

而真正能掌控的,一定要越过【知性认知层次】,达到【高级的贯通】的【理性认知层次】的【感性认知取向】或【理性认知取向】。

人们面临的最大敌人,是自己。有三大人性之敌:根本性的基因欺骗,直接的认知缺陷,普遍的利益沦陷。

每个人自己才是自己最隐蔽,最会装无辜,最会推卸责任的骗子,甚至是要命的恶毒之低。

认知层次越低,越容易陷入1840陷阱。


为什么叫单独挖出18-40这个区间?

18-40的年龄,最容易犯的就是半瓶醋咣当,导致迷之自信。

因为在之前的学习阶段,被失职的父母"过度保护"。成人后突然面对生存,无暇思考。

身体很忙,但大脑动得很少。

而到了40左右,很多人开始思考人生了。听到太多的中年人感叹:以前白活了!

一位中年女性朋友看了我的文章,转发朋友圈。

RSLism|迈向2018--危险的18-40陷阱和避破之道

还有另一位中年女性朋友在群里分享:看了《男人这东西》这本书之后,我觉得以前白活了,如果我有女儿,我一定让她早看这本书。


有没有注意?两个例子都是中年女性。其实前面说了,认知层次越低,认为陷入陷阱。

实际情况是,有另外一个陷阱:"女性天生感性",在让很多人误以为女性应该感性,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

这其实,也是有深刻的人性和文化的原因。

波伏娃写了一本书,叫《第二性》。她立足于人类意识的宏阔视野,从神话、文学作品中极力捕捉男性意识的闪光,对两性的人类文明进行了探索并指出男人如何通过将自己定义为自我,将女人定义为他者而确立男性的本体地位的。她写到:“定义和区分女人的参照物是男人,而定义和区分男人的参照物却不是女人。她是附属的人,是同主要者相对立的次要者。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则是他者。”对于女性的“第二性”、“他者”地位的形成原因,作者阐述道:“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树为他者。”也就是说,她认为女人的“他者”地位总是和她的总体“处境”息息相关的,是存在主义的。


因为男女性别博弈,表面是男强女弱,但本质上,是女强男弱。现实是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加上对感性和理性的误解,更复杂了。于是世界分化出了感性体和理性体。

整体来说,这个时代,感性影响理性容易(理性更体贴),理性影响感性难(不讲理甚至无理取闹)。

客观事实是错乱的:天性粗糙本该感性的男人,逼成理性的多,天性细腻本该理性的女性,被文化和社会逼成了感性。

由于文化,道德,生殖代价,千年愚民,失职的父母教育,现代女性整体偏感性。

所以18-40陷阱的重灾区是女性。


所以18-40陷阱的重灾区是女性。

这不是歧视,而是重视。

因为女性的改变,对家庭与社会的影响,比男性大的多。

事实证明,脑力时代,男性体力优势失去。性别内差异,远比性别间的差异大的多。

女性改变男性,比男性改变女性更容易。

女性和男性对世界影响更重要,要学会站在男性的视角去看待事件。去培养孩子。

女性智慧决定了这个世界的未来。

妻智/夫智,子强,女慧,夫旺/妻贤,家和,族兴,世和。


女性专家潘幸知和甄宏丽说,女性的去感性和性认知提升是中国婚姻乃至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入口。

中国的婚姻问题。是女性的催产素效应导致的。

根本原因就在于很多人错把催产素和多巴胺造成的动物性的情绪化当成感性而造成的心理惰性。

男性很容易进入女性的内在世界,而女性很难进入男性的世界。

性懒惰,性神圣,性厌恶,性反感,性羞涩,性保守,性迟钝,性被动。感性的人,会无限放大。

是女性被文化,基因误导和愚弄的结果

是现代中国女性自身幸福的最大杀手

女性要想把幸福掌控在自己手上,首先必须从去感性提升性认知层次开始。

本质上,是摆脱动物性情绪化的催产素的控制。


避开18-40陷阱,无论男女,从小最重要的是有积极的元认知,深入了解人性,克服迷之自信。

一定要明白,人活着,就两件事:

深度认识自己,与自己达成和谐

深度认识世界,与世界达成和谐

爱自己,需要爱世界!爱世界,终是爱自己!

对人,需要同理(共情)。

        进入别人的世界。

对己,需要质疑。

        不是自我否定,而是避免陷入自我封闭。

对己质疑,对人同理,这是积极元认知的两个重要特质。还有开放心态,求索精神,责任,感恩,敬畏...

孩子教育首先从元认知入手

记得元认知是引导各种体验和及时反馈得到的,不是教出来的。

RSLism|迈向2018--危险的18-40陷阱和避破之道

跳出18-40陷进,无论男女,一定需要系统的方法论。进入认知升级的【高速通道】。

RSLism|迈向2018--危险的18-40陷阱和避破之道

人生就是一场智慧的修炼。40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幸福人生,是安全,健康,素养,人际,财富的真正掌控,而不是模糊失控,埋着很多的地雷。财富不是最终目标,是修炼的副产品。

RSLism|迈向2018--危险的18-40陷阱和避破之道

18-40陷阱,给人生造成的危害之大,超乎想象。迷之自信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素养,人际,财富,更影响人的健康和安全。有时伴随人生的第四次叛逆。

没有陷入18-40陷阱的人是幸福的。在40岁左右真的是不惑了。

陷入能跳出的,也值得庆贺,至少开始变得智慧。

40岁时大家又有了一个新的公平起跑线,生命后半段的幸福,取决于今天。

40岁左右,关键的是认知层次,思想的维度和体系成熟度,对安全健康财富的驾驭力和发自内心的底气,生命热忱和高瞻远瞩的眼光,深入本质的透视和辨识力....

最后以马云的话结束此文:我20岁的时候,我知道那个时代不属于我,但我要为属于我的40岁时代而努力。

相关文章

  • RSLism|迈向2018--危险的18-40陷阱和避破之道

    转载注明源自叨叨戚(高能自画像) 混沌得到樊登:1840陷阱之20混沌30自负40感叹 2017最后一天完成这篇【...

  • 寂静之剑 5

    历史上这招无人可破,此刻雪蝶仙子也不例外,她不知不觉地掉进了陷阱,她也知道,就算身法快得如此惊人的她到最后也是避无...

  • 文明交流

    文明交流之道, 和平发展富饶。 命运共同主要, 迈向未来同好。

  • 首先要战略上对

    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人才莫献诗。 陈昌文解读: 在路上遇到危险的地方,应该避过去,躲过去, 意思是有危险,我们...

  • 严兆海:网商时代

    破解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之道,快速助力传统企业越过红海迈向深蓝!

  • 宁向东的清华管理课-002资源关系,到底什么是局

    本讲的本意是局的概念和三种破局之道! 局就是人与身边各种资源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破局之道就是对资源进行重新定义和重新...

  • 从单体迈向 Serverless 的避坑指南

    作者 | 不瞋链接 | https://juejin.cn/post/6906408961545601031[ht...

  • 攻略参考书,指南是告知

    五词故事:承诺、攻略、指南、吃亏、避坑 承诺要做到,攻略参考书,指南是告知,吃亏长经验,避坑是陷阱。 承诺要做到。...

  • 最危险的,是认识陷阱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矣!” 瞄着求其上,使出了最大力气依然不免有错 ,有不足,实际只能实...

  • 2018--

    我与瓦尔登湖的对话 小可爱10岁写作 我乘着‘时空球'来到了瓦尔登湖。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SLism|迈向2018--危险的18-40陷阱和避破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py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