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火火的2016年之后,直播能不能作为一个“产业”?
对需要布置营销方案的客户来说,其思路往往是从数字目标决定其受众覆盖方式;预算多的金主爸爸就会全渠道覆盖。全渠道覆盖有两种策略,一种是砸钱在流量分配布局上;另一种是砸钱在明星(然后甲方乙方就开始吵架了,一个觉得你是骗子,一个觉得你是傻子)。
不过真正觉得客户是傻子的是用户。用户到底会在渠道的哪里?这是一个没人知道的、更不会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在各种浑水之下,市场上的解决方案叫做微博+大V=粉丝经济。
而直播就是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崛起的,突然间大家意识到,用户好像在这里诶!在一个又一个的直播间。于是乎,从客户立场,这貌似是一个能和微博生态并驾齐驱的解决方案出现了。
很多人会说,直播会开始进入下行轨道。说实话,这句废话不用那些人来说。因为2016年的时候,客户(也就是品牌方)和运营商已经给了直播期末考了。
这个期末考检验了三个标的:
POS讯息被传递的有效性;
营销方案的可能性(绩效判定):销货数据、用户停留以及留存和页面转化、ROI
占据用户时间的工具。
去问问你们手上去年跟阿里玩过直播的客户,你就知道这三个标的只通过了第3个。而且第3个指标还是App运营商打分的,跟客户无关哦。
当然啦,你们可以反驳说:薛之谦大张伟的奥利奥直播很成功啊!啊不过,你请得起腻?你的客户也请得起咯?你们也可以继续反驳说:模式还没找到,不能这么快判定直播的生死!啊不过,你老板请你来烧钱的吗?风风火火的2016年之后,直播能不能作为一个“产业”?我的回答是:不能!要不你看夜市那些奋力叫卖的老板,他们很赚钱,但始终是依托在一个流量分发平台上。要作为一个互联网上的产业之一,直播没有这个条件。直播就是一个工具,沉淀至营销方案的渠道之一。会是客户选择将POS的表述,透过直播做到一次性的扩大。以后,所有用户眼前所见,不会只有定式的广告位,直播的商务内容会占据你眼前的即时性内容,而目的都是为了卖货。
直播改变的事情很简单,原来可以这样跟用户产生交互行为。直播一口气痛击传统卫视台、互联网视频的痛点:用户是有没有在看啊?看你多久啊?
前篇:商务视角看直播(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