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楞严经0055.2020-06-17

楞严经0055.2020-06-17

作者: 九歌城堡 | 来源:发表于2020-06-17 10:58 被阅读0次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憍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葉,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恡。”

=========

阿难,你难道不知道,在这楞严法会中,阿那律托尊者虽然是盲眼却能够看见三千大千世界,跋难陀龙神有耳不能听但是却能够用龙角去听到一切声音,兢伽神女没有鼻子却能够闻到香味,骄梵钵提侍者虽是牛舌却能尝出种种味道,舜若多虚空神没有形质身体,也就没有触觉,由于如来佛放光相助,使他无身亦能触受,还有那些声闻修行者,他们已入九次第定,灭掉前五识和第六识,以及受、想两心所,证得了寂然湛静的境界。就像这个法会中的摩诃迦叶尊者,他早就灭绝意根、灭尽心念,但是,他已是本觉圆觉,从而能够根根了知,并不因心念而去知道事物。

阿难,如果你的六根已经拔除解脱,那你的自性里就会发出莹然如玉的智光,一切浮生以及器物世界间事物的种种变化,都会如滚汤浇冰一般消融净尽,这时,妄相消除,真相现出,你的智慧相应就成就了无上真知真觉。

阿难,就像世间的人,将观看只是寄托在眼睛,这时叫他把眼睛闭上,那麽眼前所见到的只是黑暗,六根都不能有所知见了,连头和脚都不能辨别了,这个人如果用手绕身体摸上一遍,虽然他还看不见,但是手摸到头就知道是头,摸到脚就知道这是脚。这就是说,种种根尘认知与根本觉见是相通的。世人因为攀缘在外,所以必须有光明才能看见,没有光明就不能看见,如果是自性的根本觉见,就能够不依光明而看见,因此,纵然是种种潜隐不明的事物,都能够被妙明觉知一一照见。根尘已经消除灭尽,那本觉明心怎麽会不成就圆融的妙用呢?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就像佛曾经说过,因地发心之时就要成就不生灭心,要让此心常住,那麽,就要与所成就的佛果位相应起来才行。世尊,成佛果位中有七种果德,它们是: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罗摩识、空如来藏、大圆智镜。它们名称虽不同,却都是清净不染万德具足的,都是坚固凝结的,像金刚玉一样的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如果见和听等离开了明暗、动静、通塞等等尘相,就没有能知能觉的体性,就像思维着的意识离开了法尘事物就没有什麽本体,那麽,怎麽可以用这些毕竟是断灭的根性,来做为修心的因地呢?这又怎麽能够获得如来七种常住不灭的果位呢?世尊,假如离开了明暗,就没有了见,如果没有法尘事物,意识忆念也就消灭了,我前前后后来回究竟推求,觉得本来就没有我的心体,也没有我的心的安住之地方,那麽,以什麽来作为因地心去求取无上的觉见呢?如来说六根本来湛静精微圆常,但是,如果说话自相矛盾,就会成为儿戏的言说。倒底什麽是如来的真实话语呢?我是越来越蒙昧无知了,恳请如来降赐大慈悲心为我阙示。

相关文章

  • 楞严经0055.2020-06-17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憍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

  • 殊胜的《楞严经》

    历代高僧大德尤其重视《楞严经》,因为《楞严经》存在,正法就住世,《楞严经》如果灭了,佛法也就灭了。 《楞严经》来中...

  • 楞严经

    楞严经 15960601395依教修行微信群互动

  • 楞严经

    缺乏对自己的认知,也就谈不让尊重自己了,谁要解脱解脱了。 认识自己还是认识世界

  • 楞严经

  • 楞严经

    http://www.iqiyi.com/playlist422031602.html

  • 楞严经

    《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戒定慧三学统摄于戒,戒本身便是一大法门,但要明“戒体”与“戒相”。...

  • 楞严经

    《楞严经》内容丰富,被誉为“小三藏”,各个宗派都可以在本经中找到呼应处,如天台引之说止观,禅门援以证顿超,净宗取以...

  • 楞严经

    今读楞严经卷二,不由设想,如若我在如来身前提问,倘若褶皱的不止是我的皮囊还有我的精神和灵魂,何以见不灭性,如来抬眼...

  • 《楞严经》

    1. 一者是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在生死中流转的根本,就如你现前与所有众生那样,是以攀缘心为自心性;二者是无始以来一切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楞严经0055.2020-06-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mo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