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ki的使用原则里有一条是:坚持信息最小化原则。
学习材料应该按如下方法进行构建:
简单才容易
顾名思义,简单的材料才容易记忆。这缘于一个事实:简单直接,大脑也会以相同的方式来处理信息。想像一个迷宫,学习正如穿越一个个迷宫(你可以把神经网络当作每条路径),大脑会留下走过的痕迹。每次只走一条路,那么该路径是连续的且易于遵循的。如果有许多组合,每次运行可能会留下不同的痕迹,这将干扰其他痕迹,最终难以找到出口。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细胞层次上,对于复杂材料的学习,每次激活的都是不同的突触连接。
简单项目的重复更容易安排
假设你正在使用“优化重复学习机制”(如supermemo)进行学习。如果一个复杂项目由二个简单子项目组成,则需要使用足够频率的重复来确保记忆较为复杂的项目。如果将其分为简单的2部分,每个都有其自己的复习步骤,则会大大节约时间。更常见的情况是,很多没有经验的学生甚至创建了包括10个或以上的子项目的复杂项目。虽然分解之后会导致条目数量增加,但每个项目能被重复次数通常要少得多。相比较而言,想要记住复杂项目,则需面对(1)一次又一次地忘记(2)重复得过于频繁,或者(3)只记住一部分!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错误的形式
问题:死海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交界。它的海岸线是世界最低点,平均海拔-396米。它的长度为74公里,相当于大海盐度的7倍。它的密度能将人浮在水面。只有简单有机体能在水中存活。
正确的形式
问题:死海位于哪?
答案: 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交界。
问题:地球表面最低点是哪?
答案: 死海海岸线。
问题:死海平均海拔是多少?
答案:-400m
问题:死海有多长?
答案:70km
问题:死海中盐的含量是多少?
答案:30%
问题:为什么人能浮在死海海面?
答案:因为高度含盐量
问题:为什么叫做死海?
答案:因为只是简单有机体能生存
你可以亲自试验,分别对2个主题使用上述2种方式,体会一下最小信息原则的优点。从长期来看更是如此,你需记忆知识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会从简化项目中受益。
例子中的问题很短,答案更短。最小化的信息量甚至能让我们一次重复就记住。答案越短越好!
你可能也注意到错误形式例子与正确形式例子在知识要点上有细微不同。例如,虽然你记得为何死海能让人浮起来,但你可能完全忘记了它有这样的特点。还有,396取整为400,74取整为70会产生信息的缺失。它们可以通过增加新问答或使当前问答更精确来实现。
当老师点到你时,你可能难以流畅的表述死海的特征。但是,课堂的闪耀并非是人生的终级目标。如果一定要应对这样的问题,请继续阅读关于背诵与诗歌的内容。
but
信息最小化原则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知识内容过度碎片化,完全不知道知识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做出来的知识体系特别零散,不便于学习,我们需要从低级知识点上升一级之后,仅保留两级知识点之间的勾连,就像链条一样。一级扣住二级,二级扣住三级,三级扣住四级,这样可以确保信息的最小化,让自己学起来更轻松。如果每一环都牢固了,那么在输出环节,自然就能够组织成多层有序结构化的知识。或者换一个更形象的比方,爷爷管好爸爸,爸爸管好儿子,一级带一级,不要越级。
--------------------------------------------------------------------------------
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在dynalist上做好结构笔记
为什么要做结构笔记?
结构笔记跟思维导图类似,主要是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拆分,这一步主要的是未来贯彻信息最小化原则。
为什么是dynalist?
选dynalist是有原因的,类似的产品有国内的“幕布”,国外的“Workflowy”,但是只有dynalist可以导出同级的内容,不明白吗?下面上图。
幕布:

幕布只能导出上面这一种,也就是全部导出
dynalist

dynalist导出形式1:全部导出

dynalist导出形式2:部分导出

dynalist导出形式3:目录导出
第二步:导出最低级知识点(一级知识点)
第三步:折叠最低级知识点(一级知识点)
第四步:导出二级知识点
第五步:导出三级知识点
重复……
完成!
备注:注意勾选“Export visible items only”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6821698/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682169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