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一部历史》我是一口气看完的,厚厚的一本书,从早上看到晚上,坐在研究生学习室,中午吃饭都是急匆匆的跑到食堂,匆匆吃完,再急匆匆的跑回,接着看,晚饭是一直惹着没有吃,直到把书看完。看完全书后,还忍不住再翻到前面,回味一下全书的内容。
看《古拉格:一部历史》之前,我断断续续的看过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对古拉格系统有所了解,在索尔仁尼琴的书中,事无巨细的在描写生活,古拉格的囚犯生活,他自己的经历,他听说的经历,他采访到的经历。
两本书各有强调重点,对古拉格系统感兴趣的人,可以两本都看一下,两本书的可读性都非常的强。看了这两本书,我记忆最深刻,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是“今天你死,明天才轮到我”。这是在那个残酷的环境中,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最真实写照,也是苏联这个社会系统逼迫出来的人性的恶,其实在苏联系统下,古拉格里面的环境是这样,莫斯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何尝不是这样,所有人都奉行“今天你死,明天才轮到我”的人生观念。而且古拉格里面很多很多人,不正是从国家党政系统直接转换进去的吗。
索尔仁尼琴的书中,有很多很有讽刺意味,同时又很魔幻的情节。在某个州政府的会议厅里,全州的党政高官以及重要的企业家齐聚一堂,听中央高级领导的报告,报告结束后,全体起立,会议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参会人员全部被报告感染,发自内心的鼓掌,掌声一整比一整热烈,经久不息。所有人站着鼓掌,热烈的鼓掌,一直鼓掌,不停的鼓掌,手开始痛,还没有听下来的意思。掌声一直持续着,每一个人都想停下来不再鼓掌,但是没有第一个停下来的人,所有人都不能停,只能假装热烈的鼓掌。本来坐在主席台中央的州党委第一书记可以第一个放下手停止鼓掌,但是他没有,他依然昂首挺立着热烈鼓掌,台下的人就都跟着他,抬头鼓掌,手麻木了,也得热烈的鼓掌,每一个人都希望出现第一个不鼓掌的人,在那之前,所有人都得鼓掌。终于有一个人停了下来,就在那一刻,整个大厅就像是被下了一到命令,所有的掌声立即消失。第二天这个第一个停止鼓掌的同志就被“乌鸦车”送到古拉格。
看这两本书之前,我看过索尔仁尼琴的《癌症楼》,当时我是完全没看明白,就这玩意,怎么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文中多次重复出现的“我们”,"他们",是根本不知所云。看了《古拉格群岛》才知道,“我们”是指古拉格里面的人,泛指所有经历过古拉格苦难的人,不一定身在某个集中营或者监狱。“他们”指没有经历过古拉格苦难的人,这些人对古拉格系统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这两种不同的经历,造成了社会的隔阂,一群为了追求社会理念,社会进步,主张自由平等或者什么的人被关被压迫,剩下的社会大众对他们一无所知。
把社会切割成条条块块,给不同的集团不同的利益,让他们相互之间争斗,一直就是统治者的惯用伎俩,帝国主义殖民者用这一手段控制殖民地,专制国家用这一手段控制自己的国民。所以在专制国家,国民不是同一的公民身份,他们有各式各样的身份,比如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等等,每一身份都对应着不同的福利待遇,这些团体之间会互相争斗,比如城市家长反对农村子女小孩进入城市学校,为了维持这种特权,他们可以上街游行示威,可以高呼口号,可以拉横幅,这是在其他任何时期上,他们都不敢做的。
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古拉格。关于夹边沟的回忆也多有出版,那时在前几年社会管控还没有那么严格的时候,那时候至少香港的出版商不会被绑架到内地,那时候杨继绳的《墓碑》还能以盗版书的形式大量传播。
我只是希望我们不要再建立一个古拉格,如果再建成功,这不仅仅是那些统治者的耻辱,也是这个时代每一个活着的人的耻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