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炮台记:炮台上的海风与回响
2025年11月1日上午,告别小公园骑楼的烟火氤氲,我们一行四人循着导航向西北而行,十分钟车程后,汕头石炮台公园的苍劲轮廓便映入眼帘。
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军事要塞,静静伫立在榕江入海口,像一位沉默的老者,等候着每一位探寻历史的访客。
入园时,阳光已升至半空,透过榕树的枝叶洒下斑驳光影。沿着青石板路前行,首先踏入的是环绕炮台的走廊道。廊道由厚重的花岗岩砌成,墙面斑驳,布满岁月侵蚀的痕迹,却依旧坚固挺拔。两侧的拱券门整齐排列,形成一道长长的拱廊,行走其间,仿佛穿梭在时光隧道。指尖抚过冰凉的石壁,能清晰感受到当年工匠凿刻的纹路,每一道沟壑都藏着抵御外侮的故事。廊柱粗壮敦实,支撑着上方的穹顶,抬头可见穹顶之上的排水凹槽,设计精巧,尽显古人的军事智慧。偶尔有风吹过廊道,带着榕江的湿润气息,发出轻微的呼啸,像是历史的低语。
顺着廊道旁的石阶拾级而上,便登上了炮台顶部。开阔的平台上,几尊巨型铁炮静静陈列,炮身乌黑发亮,虽已卸下弹药,却依旧透着凛然的威严。炮口直指大海,仿佛随时准备发出震彻天际的怒吼。我轻轻抚摸炮身,冰冷的金属触感中,似乎还残留着当年的硝烟气息。
同行的友人突发奇想,对着远处的炮台角落大声呼喊:“喂——”话音刚落,便听到清晰的回声从石壁间传来,“喂——喂——”,仿佛历史在与我们对话。我们相视一笑,也跟着一同呼喊,笑声与回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炮台的沉静,添了几分鲜活的气息。
走到炮台的临海一侧,凭栏远眺,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榕江在这里汇入南海,海水湛蓝,波光粼粼,远处的船只如点点星辰,在海平面上缓缓移动。海风迎面吹来,带着咸湿的气息,拂动发丝,也吹散了旅途的疲惫。极目远眺,天与海在尽头相接,一片苍茫。此刻,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海浪拍岸的声音,沉稳而有节奏。我忽然明白,这座炮台不仅是军事防御的屏障,更是潮汕人民守护家园的象征,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守护着这片海域的安宁。
炮台的角落,立着几块历史碑刻,详细记载着石炮台的建造背景与历史沿革。驻足细读,那些关于海防、关于抗争的文字,让眼前的炮台更添了几分厚重。阳光渐渐西斜,将炮台的影子拉得很长,也为这场参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离开石炮台时,海风依旧吹拂,心中却多了几分感慨。从清晨小公园的市井烟火,到正午石炮台的历史厚重,这一次的行程,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石炮台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尊铁炮,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而那海风中的回响,或许就是历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馈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