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臣称王

作者: 何昊旗 | 来源:发表于2017-05-10 06:33 被阅读31次

“武臣”二字,在这里可不是指武官,而是一个人名(虽然他也是武官),这个人的名字就叫武臣。

一、生隙

武臣是秦朝末年农民军首领陈胜的手下,得令前往攻击赵地。拿下三十余城后,乘势进入了邯郸县。恰好这时候,两个消息传到他的耳中,让他纠结万分。一是周文被章邯大败的败报,自西而来,让他的信心有所动摇;二是闻得陈胜部将,很多因为谗毁得罪,因怕无端遭殃,使他开始对陈胜生出异心。

二、进言

身旁的两个帮办张耳、陈余得知此事后,想到昔日陈胜不听劝告,偏要马上称王,还大力打压他们,让他们只捞得个左右校尉的职务,心中充满对陈胜的不满。

半是出于报复,半是希图升迁,二人乘机向武臣说:“陈王自大泽乡起兵以来,仅仅占领陈县,就开始称王,不愿立六国后人,居心不良。现在将军率领三千兵马,攻下数十赵城,偏居河北。如果不趁此时称王,怎么能震慑并抚恤赵地百姓。况且陈王这人特别听信谗言,有谗必信,又嫉妒有能力的人,将军现在算是功高盖主了,那么危险也随之而来。还不如南面称王,脱离陈王的束缚,免得他日受到陈王无故迫害。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愿将军勿疑!”

这乍一听说,似乎颇有道理,但仔细比对,为何又和当日阻挡陈胜称王的道理大不相同?虽然说时过境迁,但是不复立六国后裔为王,反而怂恿自己的上级称王,不是报复或想升迁,那还能是什么。

三、称王

武臣一听到自己可以称王,自然是心花怒放。当即下令在邯郸城外,辟城为坛。他还挺把自己当回事,高高端坐在上方,朝见僚属,还称孤道寡起来了。

武臣还把自己封为赵王,授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这么一看,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他只是自欺欺人而已,被两个谋士当猴子耍,报复陈胜。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人可以用,大多是陈胜手下,或是收归得来的,一片忠心的还真不知道有没有。

四、软禁

武臣还把自己称王的事情差使者告诉陈王,让陈胜知道知道自己的威风。陈胜一听,自然怒不可遏。陈胜不过区区一闾左农夫,哪有什么计谋,马上想要杀尽武臣家眷。还好这时候上柱国蔡赐及时拦截住陈胜,进谏说:“现如今秦朝都没灭亡,就把武臣的家属全都杀光,这和多出一个秦朝作为大王的敌人有何区别。大王东西两方都会受到攻击,还成什么大业!不如听我一句劝,先派遣使臣前往祝贺,暂且安定武臣的心,然后令他速速攻秦,援助周文。等到灭了秦朝后,再搞死他也不迟。”

陈胜没什么意见,觉得挺好。马上派人将武臣家属,迁徙入所谓的王宫当中,软禁起来。还封了那个逆臣张耳的儿子为成都君,派人前往祝贺的同时,顺便告知张耳。

五、破计

张耳、陈余一下子识破了蔡赐的计谋,表面上还装作与使者很欢乐的样子,暗地里却私下与武臣说:“大王借着赵国这块地盘称尊,肯定会让只有区区几个县的陈胜所嫉妒。现在派遣使者前来祝贺大王,只是心怀诡计,想要借我们的力量,帮他一起攻秦,日后再灭我大赵。大王且优待来使,但是之后直接北收燕代,南取河内。等到这两块地方都纳入囊中,还怕什么陈王。到时候谅他也不敢前来攻赵,只能修书求和。届时大王就可以沉着观变,坐定中原了。”

武臣也是简单脑子,没什么计谋。听了张耳、陈余的说法,连连称善。于是款待来使,厚礼遣归。随后派遣韩广攻燕地,李良攻常山,张黡攻上党,三路齐发,就是不派一兵一卒向西,援助周文。


武臣称王,看上去是陈胜、武臣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但是细想一下,陈胜、武臣都像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人,在这件事上并无什么计策可言。实际上,陈胜、武臣反倒成了他们各自的谋士蔡赐、张耳及陈余的棋子,任他们摆布。当然这与赵高控制胡亥的那种摆布是两码事,胡亥简直成了赵高的傀儡了,而陈胜、武臣本来还有几分功劳,让这些谋士忌惮。

武臣称王,并未动一兵一卒,这反而更像是陈胜、武臣双方的谋士在对弈,看谁更胜一筹。

相关文章

  • 武臣称王

    “武臣”二字,在这里可不是指武官,而是一个人名(虽然他也是武官),这个人的名字就叫武臣。 一、生隙 武臣是秦朝末年...

  • 随笔记

    这个时代,不能做能臣,就做自己称王称霸,自己给自己打工!

  • 说服有术:这个火夫的一番话救了赵王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9年9月,武臣来到燕国边境,结果被燕国军队俘虏了。武臣是谁?燕军为何俘虏武臣?后来又为何释放...

  • 营救武臣

    一、武臣被拘 自从武臣的手下韩广自立为燕王后,武臣越来越不满,想要将这个逆贼千刀万剐,以解心头之恨。于是他亲自率领...

  • 拆字诗-聖賢愁[改稿]

    耳垂口小敢称王,臣顺民丰柔又刚。 争献贝雕金殿下,千人玩火不心慌。

  • 大泽乡之谜7 武臣

    武臣为陈人,其后自立为赵王。 武臣乃陈涉信任知心之人: 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馀为左右...

  • 狄青之死,实为两宋武臣悲剧的缩影

    两宋推崇文臣治国,对武臣是用之、防之、弃之,在如此“重文轻武”的时代,那些功勋卓著的武臣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众矢之的。...

  • 第299篇 武臣

    【读史日历】(第299篇 武臣) 武臣,陈(今河南淮阳)人,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陈王陈胜部将、后自立为赵王。秦末,...

  • 资治通鉴014:壮哉悲哉!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之前我们也说过,在各国称王之后,他仍旧不肯称王,在他刚继位的时候,设置了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并且和赵...

  • 称帝篡汉的是曹丕,为什么挨骂的却是曹操?

    三国,作为断代史出现在茫茫历史长河中。大汉正统不在,曹丕篡汉称王,立黄初为己之年号,紧接着,刘备蜀中称王,年号章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臣称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jw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