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体制内生活已经接近五年了,看到最近多篇讨论体制的文章,无一不是体制内的颓废负面,劝人尽早跳出体制内,不要在体制内变成什么都不会。
对此,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体制内,居然真的这么闲?说体制内的生活让你变得和社会脱轨,我信,说体制内的生活让你惧怕漂泊,不敢逃脱稳定,我也信,但是说体制内就是混吃等死,我必须要跳出来纠正一下,以免大家以偏概全。
也许是从古至今“铁饭碗”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吧,到现在大家一边抱怨公务员工资低,一边挤破头要端上这个“铁饭碗”。即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下的今天,体制内的稳定工作还是倍受向往。但我觉得,大家向往的除了那份稳定,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体制内工作的舒服吧。惧怕竞争,惧怕走向社会,在体制内,即使不力求上进,消极怠工,工资照样拿,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想的吧。
于是便出现了网络上铺天盖地对是否跳出体制内去外面重新开始的大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摆出各种事例来论证。有人成功跳出了体制,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人则坚持留在体制内,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更多的人,则是在闯荡江湖与安于现状之间被裹挟着前进(不乏居心叵测之人为着当官发财而来,不过相信在当今反腐零容忍的态势下这样的人将无处藏身)。第二类人,往往有着清晰的目标、坚定的理想以及不懈的精神,他们不是为了稳定才留下来,相反,这样的人无论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都可以闪闪发光。在我看来,他们的内心应该有着一种中国传统君子入仕的心态,有着一种大丈夫实现理想抱负的气度,这样的人是值得羡慕的,最起码是被我羡慕的。跳出了体制的人我们暂且不谈,但我相信留在体制内的人应该也不想成为第三种人吧,这种矛盾与纠结我们应该不想再去经历了吧。这段时间,我也有了一些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休闲虽好,不可贪恋,及时跳出舒适区
“温水煮青蛙”,我们是不是已经习惯了?在制度的“打磨”下变得圆滑,躺在思维和行动的舒适区里不愿动弹,“但愿长醉不愿醒”,说的莫不是我们?干什么事情都有传统“套路”,我们根本用不着思考,用不着创造,按部就班即可完成任务,这便是战略上的懒惰吧。也许工作的性质就是这样,让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差不多的工作,我们甚至不用去思考未来如何,只要盯着杯子里的枸杞,赶完手里的材料即可,反正到点工资会不多不少地存入账户。可我怕回过头来,人生一晃眼就过去了,而我们的生活竟乏善可陈,“无鲜肥滋味之享”?在工作的舒适区里呆久了,我们便再也跳不出去了,所以,禁锢自己思想的是自己,并非体制。既然已被禁锢,那何来的成长,唯有跳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才能学会更多东西,取得进步。
二、不忘初心,保持对生活和工作的激情
慢慢地,我们似乎对生活失去了激情,进入了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过上了“佛系人生”,不禁诘问自己为何对现在的生活燃不起一丝激情。我看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大家说看了这本书,你青年时期的疑惑与叛逆都能找到影子,可我看了并没有什么感觉,或许,我已经没了这些东西吧。质疑世界的少年,到后来都被现实所吞噬了,嘲笑着当初想要拯救世界的自己。世间安得双全法,但是现在,我决心拯救自己,稳定工作和精彩生活并不冲突,都是拿工作的平淡给自己心安理得的颓废找借口罢了。我们虽身处平凡的岗位,也要实现一份价值,保持昂扬的斗志,万一哪天真的拯救世界了呢( ー̀εー́ )?
三、不要等到你耗尽了能力,还在一味埋怨
等哪一天你觉得你依赖体制到再也离不开的时候,也许那时你便像摇篮里的婴儿,离开了庇佑就无法生存。一开始我们都是怀揣梦想的小蚂蚁,努力地为冬天储存食物,后来你发现,结果好像都差不多。你开始低落,开始懒惰,直到某天发现自己真的变得一无是处。体制成了你的依赖,你惧怕离开,惧怕脱离了这份稳定。但是口中的埋怨却越来越多,以过来人的姿态教育后辈,传授“混日子经验”,讨好上级,把活全扔给下级,成为了当初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
结尾是不是该插入一段广告呢……专业职业咨询师……没有广告,纯属随便写写罢了。
后记:迷茫都是会经历的,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够慢慢调节过来,觉得自己实在不适合的,也不要勉强,最后,望大家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在自己的舞台上光芒万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