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对薛法根这个人名和“组块教学”多有耳熟,但不甚了解,在陆陆续续听了他的一些课,看了他的书《现在开始上语文课》《为学习而设计》,听了杨校长的组块教学讲座,心中有一个感觉——组块教学真好,简单、清晰、实用,可具体怎么运用,感觉自己还是有点云雾模糊,于是这个假期索性买来了《薛法根与组块教学》来读,不说完全学会他的组块教学理念方法,也只不过想要再弄明白一点。
全书分五部分:成长之路——一生只做一件事,组块研究——为言语智能而教,课堂实践——好课是磨出来的,众家评述——语文是“根”的事业,附录。
一、经典内容内容摘录
全书清晰告诉我们组块教学的起源和研究过程、运用方法策略,让我印象深刻,摘录书中部分句子如下:
1.一个好老师,留给孩子的,一定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记忆,而不是冰冷的知识。
2.一个人只要肯做事、能做事,到哪都招人喜欢。
3.作为教师,不屑做小事,就难成大事。唯有勤勉与细作,才能让寻常的教育生活折射出非常的意义与价值。
4.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在,需要有人督促你。
5.对于班级的后进学生,更是舍得花力气,对于那些顽皮偷懒的孩子,就采取“盯人”战术帮助孩子“削枝强干”。
6.农民相信每一棵庄稼都能生长,都能结出饱满的果实,绝不会抱怨庄稼长得慢结的少,而只会从自身寻找原因。
7.每一个孩子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
8.教师本身就是一本大写的书,他不仅仅是用学识教书,也是用他整个的心灵育人。
9.如果你能集中你所有的心思专注于你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就一定会不止有一个办法。
10.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困惑就是最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11.磨课,其实磨的是“人”,磨掉一个人在教学中的“陈规陋习”。
12.课堂研磨让你长出两个翅膀,一个叫思想,一个叫能力。
13.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人,有人品,课有课品。
14.一个人的教学水平再高、教学能力再强,如果失去了人文关怀,也就失去了人格魅力,那么他的语文课将永远没有生命,没有感染力。
15.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着力于语言文字训练,着重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内化。
16.教得完整不如学的充分。语文教学要学会取舍,教的少一些,学的透一点。
17.所谓启发,就是看着别人怎么学。
18.文本阅读的关键点,就是学生独立阅读文本所遇到的疑难之处及解释疑难所需的语文知识。
19.组块教学始发于心理学组块原理,它的三个走向: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实践。
20.板块式的活动设计本质上是以时间换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换来学生成长的空间。
二、组块教学的操作方法
1.教学内容重组:以现行语文教材为基础,运用减法思维筛选出课文的精华部分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围绕这个“内核”,把相关教学点归类,并联系学生已有的语文经验,不断充实内容;最后,按照一定的序列重新组合,形成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内容块。例如在《螳螂捕蝉》的教学中,把词语归为四组,让学生依据词语讲述故事,将原本分散的词语和故事内容整合起来,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2.实践活动整合:把每个教学内容块转化为综合性的活动板块,避免活动的零散与随意。每个活动板块都聚焦一个核心能力目标,依次设计具有阶梯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活动中,实现能力的递进式提升,形成一个逻辑紧密的活动链。就像在《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中,通过抄古文、读古文、讲故事、议任务这四个板块,每个板块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能力训练点,从字词的书写、古文的朗读,到故事的讲述和道理的探讨,层层递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教学结构优化:组块教学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读,是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通过朗读、背诵来初步熟悉内容;悟,是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文本的内涵,通过思考、讨论来领会文本的情感和思想;习,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转化,通过练习、评价来巩固和运用知识。组块教学的灵魂在于“联”,注重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文本与生活、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
《薛法根与组块教学》这本书,通过对组块教学的深入阐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它让我认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是零散知识的堆砌,而应是有机整体的构建;学生的学习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是主动的探究和实践。组块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学习和实践,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