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首府布里斯班,如同进入到临战状态。上班的人,不用去公司;上学的孩子,直接就停了学。澳洲总理也着急忙慌,从南边城市赶了过来,不是为下个月竞选拉选票,而是和昆士兰州州长,共同商议抗击飓风大计。飓风可能抵达的昆州、新州,都紧张起来了,说是全民响应,也一点不为过。囤粮的、蓄水的、到政府定点领取沙包的,检查房前屋后破漏的。就连大的垃圾桶里,都要求装满水,避免被狂风暴雨轻易吹走。这两天公路、水路、包括行走的步道,都冷清了不少,有朋友比喻为,是新冠初期惊恐再现。说那一次惊恐,只要回到家,就感觉安全。这一次即便回家,还怕狂暴飓风掀顶,把人都卷走了。 有这么危言耸听吗?说的是热带气旋,已经从二级升至三级,还说是五十年难遇,距1974年的上次,已经足有51年。过去人们对灾难来临认知,大都浑然不觉、突如其来,应对起来被动消极。现在人工智能,分分秒秒把来龙去脉,描述得清清楚楚。即便中途生变,也能及时发现、瞬间捕捉。就如本次飓风欲来,早先说法是,7号凌晨一点登陆;最新通报是明日清晨七时。还会不会有变,谁也不敢打包票,但人工智能,却能够瞬息万变中,找到可靠依据。面对半个世纪不遇飓风欲来,大多成年人面色沉凝、担忧加重,忙乎着里里外外这和那。比较起来孩子们相对轻松,还有几分好奇、兴奋,期盼着那古灵精怪出现。想瞧瞧究竟长的咋样、是否真有那么恐怖、厉害。在我近两天观察中,感觉这边的普罗大众,对自然灾害警觉性,还是比较高的,响应政府抗灾的意识,也比较强。那种逆天抗命的轻佻,身边人几乎没有;大敌当前,还是显出众志成城的精神。 比较起来,我和老伴的精神状态,显得没那么紧,该做的都做了,慌乱于事无补,反倒自乱阵脚。这种所谓“静气”,或许与人生特殊经历有关。最近的一次,当属2008年汶川大地震。八级强震毫无征兆突来,用地动山摇形容,也一点不为过。然后是长达数月、数万次余震不断,把人的敏感神经、害怕心理、动摇意志,通通都淬火、锻打了数遍。而后生活虽然还有不测,也能理性认知、从容应对。该来的,总是会来;与其悲观绝望,不如乐观面对。如若死都不惧,还有啥可怕的呢,读者朋友们,认同这个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