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葱茏,夏风微醺,又到粽叶飘香时。早晨起来,屋外仿若是一群轻盈灰暗的鸟在天空中飞翔,突然雨声淅沥,渐至滂沱,鸟儿在雨里哽咽掠翅飞过。细雨不停地下着,时而疏,时而密,增加浓厚的氛围和节日韵味。
端午节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小时候的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插上菖蒲,挂满艾叶;街上,天真可爱的孩子胸前戴着五色丝线缠绕的香袋开心地玩耍嬉闹……
然而,如果过端午节仅仅停留在插菖蒲、吃粽子这些事情上,是远远不够的。端午节内容丰富,它最深邃的内涵是和一个伟大的名字——屈原联系在一起的。屈原,一位披发行吟河畔的思想者,一位不朽《楚辞》灵魂的缔造者。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朽名句振聋发聩,沿着汨罗江,把火热的爱国情怀代代相传。
人们似乎更愿意将历史名人与节日起源相联系,这不仅可以表达对历史名人的美好情感,也使节日本身变得更加有意味。时下,有人倡议把“端午节”更名为“爱国节”。其实,更不更名,只是一种形式,因为我们跳动着同一颗中国心,流淌着同一脉中国血。记得有一年的端午节,我在电视里看到记者采访汨罗市屈子祠前一位来游玩的香港大学生。他说,在香港这个繁华的现代化大都市,人们依然很看重端午节,当日也要包粽子、赛龙舟,也要祭奠屈原。
或许,这就是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吧。它是中华民族身份的重要符号,是联系海内外华人亲缘、血缘的文化纽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爱国,是端午节的一个文化符号,是一种精神信仰,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更加深爱脚下的土地。天下太平时期,它激励人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国家危难时期,又鼓舞着无数的华夏儿女保家卫国、慷慨赴义。正是中华儿女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让我们变得勇于担当,我们的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
品味端午,它是菖蒲青青、苇叶片片的缕缕芬芳;品味端午,它是巍巍长城、浩浩长江的亘古不绝;品味端午,它是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铮铮铁骨。端午节,让我们在品尝粽子的同时,仔细地品味端午的内涵。
站在窗前,看着细雨,听着沙沙的雨声,嘀嘀咕咕地敲打窗户,透过玻璃上顺流而下的雨水,全城变得朦朦胧胧,树影婆娑,小草潜伏,奔放的雨水肆无忌惮地流淌在大街小巷。这时,我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撑着一把小伞在雨中漫步。星星点点的雨滴,一会儿急,一会儿缓,打在雨伞上,打在绿叶上,落到树枝上,发出不同的声音,弹奏出了一曲欢快的乐章,让人听着感到无比的舒心惬意。
细雨穿过云烟弥漫走到山河盛世。不觉中我已在雨中闲走了许久,看着近处的花丛,远处的云烟。在阵阵微风中,人们夹杂着泪滴,写下动人诗篇。老舍有诗“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那飘香的粽子,芬芳的艾叶,还有屈子的不朽华章,用五彩线绳拴住所有的美好与幸福,用爱心收藏着所有的吉祥与安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