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快走到宿舍时,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嘻嘻笑着,向我迎面小跑过来。他穿一件深蓝色衬衣,瘦瘦小小,身后也没有大人跟着。我有点纳闷,快到我跟前时,他又转身往回跑了。
走到宿舍侧面的那条小巷时,才发现在小巷交叉的路口有一小段矮墙,墙后面正躲藏着一个更小的小男孩,穿黄黑相间的条纹T恤和开裆裤,矮矮小小的,大概一岁多吧,原来在玩“躲猫猫”呀。
大孩子朝他做鬼脸,小孩子嬉笑着转身迈向小巷另一头。小巷有些坑洼不平,他腿脚还有些不太利索,走起路来不太稳的样子。
突然就感到有些心酸,这一片区是一个城中村,楼房拥挤而杂乱,楼与楼之间挨得很近,很多都是仅隔着一条狭窄小巷的距离。
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讲过,她的一段搞笑居住经历:几年前她刚搬到城中村的某一栋楼房,住在二楼,窗户对面紧挨着另外一栋楼。对面二楼住的是一个男孩子,有一次男孩吃西瓜时,丰常友好地递过来一片西瓜,邀请我朋友吃。
由此,双方发展出一段“窗户友谊”,时不时隔着窗户,邀请对方分享美食。哈哈,看来挨得近也不总是坏事嘛。
繁华的大都市,高楼鳞次栉比。光鲜亮丽的背后,也可能有着城中村阴暗潮湿的一面,贫富生活环境划分成明显的两极,天差地别。
我们看一个城市,往往被它繁华的表面所吸引,谁曾想,繁华背后也许还有着无尽的心酸。
这些小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着,住着狭小的房子,就近在楼下几条巷子里奔跑穿梭。可是他们却并不在意,依旧无忧无虑,玩着喜欢的游戏,自娱自乐。
有人说: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陪伴和榜样。
非常敬佩这些孩子的父母,他们也许给不了孩子特别好的生活,但至少做到了陪伴。
要知道,还有无数的孩子被迫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在城市辛苦打拼,而孩子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一年也许也见不上几次面。
前阵子,公司的清洁阿姨准备回老家了,她来向老板辞别,说回去以后就不准备回来了。我们跟她聊天,得知她一直在科技园区这家物业公司工作,一做就是30多年。
看得出来,她心里也有一些不舍,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这座城市,献给了这家物业公司,终于要叶落归根了。
莫名的让人觉得有些伤感,我想起贺知章的那首《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也许,在老家也能生活得很好,但是有些人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有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千里迢迢,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随遇而安吧。
像那两个玩躲猫猫的孩子,自娱自乐,玩着喜欢的游戏,快快乐乐地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