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尝与侍中、太子少傅建昌侯沈约各疏栗事,约少上三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则羞死!”上闻之,怒,欲治其罪,徐勉固谏而止。上有憾于张稷,从容与约语及之,约曰:“左仆射出作边州,已往之事,何足复论!”上以为约与稷昏家相为,怒曰:“卿言如此,是忠臣邪!”乃辇归内殿。约惧,不觉上起,犹坐如初;及还,未至床而凭空,顿于户下,因病;梦齐和帝以剑断其舌,乃呼道士奏赤章于天,称“禅代之事,不由己出”。上遣主书黄穆之视疾,夕还,增损不即启闻,惧罪,乃白赤章事。上大怒,中使谴责者数四。约益惧,闰月乙丑,卒。有司谥曰“文”,上曰:“情怀不尽曰隐。”改谥隐侯。
这段话细思极恐:前面“三事”究竟怎么断句解读,不问问度娘还真不太清楚(虽然问了也不太清楚),沈约少说三事,有意显得文采不如萧衍,不管避免猜忌还是溜须拍马,你知我知就行了,再洋洋自得地说给第三人听,还用“此公”,语气里充满轻蔑。能听到这句话的,肯定是跟他关系非常密切,在沈约眼中是能够托付身家性命的“刎颈之交”,然而转眼就传到了萧衍耳中,证明这个“刎颈”不是刎我的颈,而是要刎你的颈。另一种可能就是萧衍在大臣家中遍布眼线,如同朱元璋。禅让的事,是你沈约给萧衍打气下决心,然后你心里有愧说不关自己事,那就是说都是萧衍的事,这都不能给皇帝分忧,要你何用,难怪萧衍会炸毛。沈约想做坏人又不肯担恶名,还要甩锅给皇帝,换哪个皇帝都得弄死你,也难怪萧衍到他死了都不肯放过。
2、崇沉深宽厚,有方略,得士众心,在寿春十年,常养壮士数千人,寇来无不摧破,领敌谓之“卧虎”。上屡设反间以疑之,又授崇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万户郡公,诸子皆为县侯,而魏主素知其忠笃,委信不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