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
少问事实性的问题?我一直以为事实性的东西才是学生需要去找到。原来学生仅仅回答事实性问题,就会失去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机会,因为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都是经过激烈的讨论获得的。
以提问事实性问题为主的老师给学生传递错误的信号:事实和细节比事件和观点的个性化解释及评判更加重要(自己的看法说明有思考)。他们会认为记不住那些事实性的事情那么就会觉得他们很笨。另外,如果在课堂上过分重视事实性问题,学生就很少机会用复杂的语言探讨自己的观点或对有意义的内容进行深入交流。相反,他们会花大量时间用简单的词语来回答事实性的问题,或者用豪无创意的方式在表格上填写。而参与基于问题学习的学生会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他们不仅仅获得事实性的信息,而且获得处理信息的能力。

提问的目的:1.了解信息和内容(事实,概念,概括,持续的理解),2.开发认知和思考的过程(比较,分类,分析,综合,评价),3.确定价值观(接受,批判,模糊,开放,犹豫)4.开发批判性思维(有逻辑性的争论,假设,谬论)
布鲁姆的认知分为六个要素: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021.12.13
超布鲁姆分类法<认知目标分类法>,当要求学生研究信息时,就需要给他们一个思考的空间来组织这些信息。如果学生不了解研究信息或者他们所提问问题的目的,那么他们进行的思考就没有任何意义。要求学生参与到高水平的思考有很多目的,他们需要解决某个问题,做出某个决策,找到解决某个在逻辑上进退两难困境的答案,而这个进退两难困境如果在开始时弄不清楚就可能变得复杂而导致整个问题变得一团糟。学生们必须对原始数据有组织和分类的能力,以便能够辨别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用到实现自己目标的事情上。
理解:这个思考的空间指的是什么?时间,提示,引导,他们必备的知识背景。最重要的是是对原始数据有组织和分类的能力!会了解研究信息和知道目的!

输入:(事实,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其他人的解释))~阐述:(1.比较,分类,假设。(从全部到部分,综合,从部分到产生新的内容)2.排序,观点(评价,使用例子的原则))~输出:1.做出决策,解决问题。2.逻辑思考,创造性思考
我是这么理解这段:比如讲一道题,第一步输入:什么是事实?条件,得出结论。那第一手资料是啥?条件?第二手资料是隐藏条件,或者同学从条件中能想到的思路。第二步阐述,这道题用了什么方法,跟别的题比较,分类。假设思路对的继续完成。我要用什么条件可以解答到我的结论。第三步输出:做出决策,选择最优解,逻辑推理解出结论
批判性思维:清晰,准确,精确,相关性,深度,宽度,逻辑性,重要性,公平性
2022.5.23
批判性思维










输入~阐述~输出
两个点:认知(大脑)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信仰,感觉,观念……)
情感提问题的五个步骤:第一层次:接收,反应,第二层次:价值判断,第三层次:组织,特点。
其他类型的问题:澄清问题,暗示问题,聚焦问题,探索问题
反思:现在才知道原来自己上的课都搞不清楚哪些程序在里面。除了上自己的数学课,认知居多,但情感也很重要,所以你想走近学生,应该从他的家庭背景入手,了解他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去影响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