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敬的《国闻备乘》,记录了不少清代的官场逸事,闲来随手翻翻,也获得不少对清朝的感性认识。记录两则,以供一窥晚清官场之做派。

人常言有清一代腐败乃司空见惯,其实这种腐败常常诞生于制度的不合理设计。但在习惯性腐败的大背景中,又有传统的道德体系在约束某些官员的行为。只是制止腐败依靠官员自身的良心自觉,这样的效果往往可想而知。《国闻备乘》中提到清末的户部尚书阎敬铭,生活异常节俭,家里请客吃饭,饭菜都是隔夜的,客人都不堪下咽,他自己还吃得津津有味,难怪胡思敬说他生活得如同老农一般。正因为理财有方,慈禧太后才专门将他从甘肃调到京师,负责朝廷的财政。阎敬铭倒也不负所托,主政几年国库储备大大上涨,可惜为人又比较率直憨厚,最后与慈禧在修筑园林问题上触犯天颜,从此在仕途上再也没有作为的空间。
清末邮传部乃是最有油水的新政部门之一,因为铁路、电报、邮政、船政均归这一部门主管。只是这一部门的管部大臣往往做不长,如侍郎胡燏棻,还没上任就因病去世,继任的吴重熹,渡鄱阳湖时大风覆舟,幸亏大难不死,但京师消息不灵通,甚至有人为他祭祀招魂,结果当然是一场虚惊。不过之后由于该部利益冲突太大,主官与副官往往在拼后台实力,谁实力不济,谁就卷铺盖走人,所以两三个月就更换尚书侍郎是常有的事情。有些主官如岑春煊,刚被任命马上又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而下台,所以舆论当时常言“邮传部不利堂官”,在此频密的人事变更背后,可以进一步去观察晚清满汉矛盾、政治与经济利益之间纠葛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