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早上起来,翻了翻朋友圈,
发现好多人在说,好像没有感觉到昨天,也就是圣诞节,是个节日啊?
我也有同感。
想想小时候,哪有什么圣诞节的概念?
哪还有袜子?圣诞树?
我呢,昨天一天都在出差中,基本上是在车上度过的一天。
似乎经历的,也和圣诞没有任何的关联。很普通,也很正常嘛。
那为什么现在,我们感觉到圣诞节会是一个节日呢?
西方文化的入侵?似乎说的有点过大了。
入侵这个词,一般都是体现暴力的,
但文化这种东西,是一种软东西,还是影响这个词,来的比较温和些。
但不管是入侵,还是影响,
总是我们还是接受了,我们自己变了。
面对硬的东西,即时的疼痛感,自然的反应就是,我们可以反抗,不屈服。
面对软的东西,没有疼痛感的同时,反而还有一点点舒服?可就是这些舒服的感觉,在慢慢的影响着。是这些软东西的错么?我们是成年人了,好不好。
如果不是我们自己的妥协,不是我们自己的贪婪,是不会被软东西影响的。
就像传销一样,如果不是被利益所诱,如果不是告诉你,你每发展一个下线,下线每次赚的钱,都有你的份,你会去做传销么?
所以,所谓文化的入侵,
包括一切软东西的入侵,其实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的屈服,向利益的妥协,同时,也是向我们内心的贪婪屈服。
为什么要有圣诞节啊。
往小了说,个人有礼物,
往大了说,刺激消费,有利于经济发展。
说到刺激消费,同样的,双十,双十一,双十二等所谓节,不也是怎么被默许了么?
一旦软的东西,影响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形成习惯了,没有它,反而可能还不适应了。
我们被软物质控制的程度,远远比硬暴力来的更加深刻。
你必须明白,这些人中的大部分还没有准备好去拔掉他们身上的控制物。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如此习惯于、并且无望地依赖于这个控制系统,甚至会反过来维护它!——《黑客帝国》
我们认为某一天是节,那么就会对这一天有所期望。
如果每一天呢,我们对待每一天都是节的话,都认为每一天都是要快乐的,那么我们就都是快乐的。
那么,这个某一天,是不是不就那么特殊了?
打破枷锁,才会更加通透。
冬至日。
其实也并不是什么节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气。
那天晚上,老顽童约着要吃饺子。
本来嘛,约了晚上9点。结果由于他因工作上的事情,一直拖到晚上11点结束。
我问,这么晚了,还约么?
他说,约!你先找地,我20分钟到。
好吧,既然同意和他约了,怎么也不能爽约啊。
就在门口楼下的东北饺子馆,还挺火的,这么晚了,居然还是满座。
他到了,看样子,晚上没有怎么吃啊,饿了一天?
居然点了4盘饺子。前提还是我已经告诉他,我吃过了。
本来戒酒的,但老远跑过来,约我吃饺子,怎么也陪着喝点吧。
叫了两瓶啤酒。
两个大男人,饺子就酒,有意思。
我问老顽童,不是说9点结束过来的么?咋搞的这么晚?
他说,本来结束了,但被老板叫去和咖啡了,搞到现在,饿死我了。
边吃着,他就边说着和老板聊的事情,
他说,今天本来和一个台湾客户谈点东西,老板把我给叫上了。
我说,这不挺好么?被重点培养了啊。
他说,有好事也有坏事,在这种上市公司,能够被老板带着出去见人,的确说明器重的。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想扶你,结果一次两次没表现好,没有做出东西来,那估计也就这样了,没法往上走了。上市公司可没有那么多的试错机会。
喝着酒,我问他,这么晚喝咖啡都聊啥啊,不怕晚上睡不着?
他说,其实不是和我聊,和我们一个BG leader聊,我旁听。公司下面有好几个BG,这个BG leader还是比较机灵的,可以重点培养。
我说,看来今天你们老板主要是来点将啊。
老顽童说,要是之前早点跟着现在的老板,也许情况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老板从白手起家的打拼出来,见过的人,遇过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现在看问题的视角,以及深度太厉害了。有些事情,一眼就能看透。
我说,现在也不晚啊。举个例子说说你老板怎么厉害了?
伯通咬了口羊肉大葱饺子说,这么讲吧,他和我们的GB leader说,你作为一个leader,现在要考虑的事情,以及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能像以前做项目经理那样了。比如,你考虑的是整个GB的生存,如何生存?就不能再仅仅考虑自己的能力是什么,而是要考虑GB的能力是什么,GB的业务从哪里来?为了做到业务,GB的能力需要怎么弥补?
我点了点头,我们太容易陷入到自己这个个体了。容易陷入个体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leader。
老顽童说,对,有些人一看,聊上几句,就可以知道适不适合做leader的。毕竟做leader不是体现个人能力,而是把整个team当成自己,再去提升自己(team)的能力。如果太过于强调自己如何能干,如何努力,如何干了很多活?其实没有啥用,那仅仅是个人而已。
我说,对,李阳就是这样的人,个人很厉害。但确定就是太强调个人厉害了。据说见着打扫卫生的阿姨,李阳都要说几句,这样扫不对,那样扫不干净,如果我自己来扫,我会扫的比现在干净得多。就是太容易从自己这个个体的角度去看别人了。所以疯狂英语也就只能那样了。说的好听点,要求严格,但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严格,而不是制度严格。说的难听些,和下面的人比功劳。
老顽童说,你说的太对了,老板也说,不管是GB leader,还是一个公司的CEO,最主要的是关注点在哪,是把自己定义成全才,还是团队的领路人?有些人就是把自己定义成全才了,啥都要干,啥都要关注,纵然个人能力很强,但有没有想过,团队里的人都干啥了呢?看着你干?如果是定义成领路人,那么就要知道领路人的关注点在哪?怎么生存下来,朝哪里去才能活下来,机会来了,要不要抓住才能活的更好?这些事,才是leader要考虑的。至于打扫卫生,刷个考勤?闲的了。
我说,对,闲的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了。
有时候我们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领路人?其实就像是我们自己在赶路。
我们赶路的时候,是不是要注意前方,看着有没有障碍,看那条路更好走,还要判断这条路是不是到头是个死胡同?或者路上有没有坑,要注意迈过去还是绕条路?要动态的去观察,动态的去选择。
可如果我们赶路的时候,不看前面,不考虑前面的路况,反而盯着自己屁股后面,一会儿这里的土质松了,来夯实一下;一会看着自己的裤子,这个颜色不好看,要换条裤子走。那啥时候才能走到目的地呢?
日常的简单,其实就是大道理。
佛说的家常事,其实就是佛理。
饺子馆的老板不知道啥时候,坐到我们旁边,见我们停顿的空隙,和我们说到,
怎么样,我这的饺子还行不?
我回了句,不错。
老板像是挺喜欢和我们的谈话的,继续说到,我这饺子3块钱一两,一盘4两16个,你们这4盘,64个饺子才48块钱,一块钱一个都不到。
我说,老板算数真快。
老板呵呵笑了下说,不是刚才算的,我去旁边几家店看了下,都是4块钱一两。个头差不多,一块钱一个饺子基本上。
我说,那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啊,3块还是4块。就算是多吃4两,你也就多挣了4块钱。
老板乐了,你说的太对了,饺子少挣多挣真是没有区别,如果只是卖饺子,这店早就关门了。主要是是来吃饺子的人,不都还要其他的副食么。主要靠其他副食挣钱。
我说,老板聪明。难怪这么晚,就你们家还这么多顾客。
饺子馆,饺子馆,主打饺子,在主打产品上比出优势来,就会有更好的生意?
其实不是主打产品,而是顾客关注的产品。
但更多的时候,所谓的主打产品,其实是我们自封的而已。
在顾客关注的产品上,做出不同,吸引过来。然后利用高价值的附加产品,捆绑。
而不是对着买苹果的顾客,做着卖瓜的王婆。
那么喊破嗓子,也么有人来救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