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 晴
之前在远程参观里记录了寻淮洲的一点事迹,没有较多地学习他年轻又伟大的一生,这次再学习了解一下他的事迹,并记录之。
1912年,寻淮洲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贫苦农家,家境贫寒,但父母却咬牙将他送入学堂,一开始很顽皮,但很聪明,老师们又爱又气恼。1925年,寻淮洲就读莲溪高小。在校读书时,他曾在题为《现在的我》一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写道:“我现在的年纪,虽不是当大国民的时候,也不是当小孩子的时候了,所以我在这个学期内,对于学业上应该猛力前进,求一些丰富的知识,对于办事方面,更应该随时练习,养成很好的才干,预备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所以我在这个学期的初始,就确定我的愿头,照我的志愿努力前进,那么,过去的我虽然顽劣,将来的我,一定是不可限制的。”
1927年,才15岁的寻淮洲因为表现出色加入了共·青·团,并以小学教师的身份开始向学生传播革·命火·种,成为当地革··命力量中一颗迅速升起的新星。
但革·命不易,大革·命的失·败猝然而至。1927年,jiang、wang相继背·叛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作为浏·阳革·命骨干的他,自然成为土·豪劣·绅的眼中钉。为保存力量,组·织安排他紧急转移,他告别妻子、母亲和年幼的孩子,毅然踏上征途。途中险遭sha·害,幸成功逃脱。
不久,秋·收起·义爆发,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并跟随队伍登上了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的重要一员。在井·冈·山的烽火岁月里,年轻的他展现出过人的军·事天赋和非凡的勇气。他作战勇猛,足智多谋,尤其擅长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屡次给进犯根据地的敌人以沉重打击。
比如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他率部奋勇作战,其出色的指挥才能和赫赫战功,赢得了包括mao在内的领·导·人的高度赏识。年仅21岁,他便已担任红·军主力部队的师长,是红·军中最年轻的高级将领之一。
然而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1934年7月,为牵制di·人、宣传抗·日,中·央决定派遣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他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军·团长,肩负重任。粟·裕则担任军·团参谋长,成为他最重要的军事助手。
他富有胆识,常有出奇制胜的妙策,但因其年轻且战术有时显得冒险,并不总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和信任,使他在指挥上常常掣肘,尽管如此,在粟·裕的有力辅佐下,红七军团依然克服重重困难,转战数省,予敌以打击。
同年11月,红七军团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他被降职担任第十九师师·长(主力师)。此时,G·民·D调集重兵,对红十军·团穷追不舍。同年12月,在安徽太平县谭·家·桥,红十军团陷入了王·耀·武精心布置的包围圈,形势万分危急。
在讨论作战方案时,他主张由战斗力相对较弱的第二十师担任诱饵,吸引敌人,再由他亲率精锐的十九师进行伏击。但二十师师长对寻淮洲的方案持异议,坚持要由十九师担任诱饵。最终,方案按后者执行。
他和粟裕率领十九师作为“诱饵”,英勇作战,一路猛冲,一度取得战场优势。然而,负责伏击主攻的第二十师未能按计划有效展开,反被王部击溃,战场形势瞬间逆转。
为夺回失守的制高点,扭转危局,他与粟·裕亲自率领部队发起反冲锋。战斗异常惨烈,冲在最前面的他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腹部,伤势极重。在陷入昏迷前,他拼尽全力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抓住时机……向北……突围……”
粟·裕临危受命,指挥剩余部队浴血奋战,最终杀出重围。然而,年仅22岁的他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于转移途中。
土豆随拍 // 城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