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元年,蒲松龄参加乡试未中。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写狐鬼方面的奇闻轶事。一些就是18年,他四十岁才写完这部七十万字的小说《聊斋志异》。
陪伴他漫长写作路的是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国语》:古籍类图书最好选中华书局。《国语》是分国记录的史书,古代第一部国别史。(《左传》是第一部编年史)。历史就是由那些有名的人物串联起来的。普通人负责活着,英雄负责创造历史。记录了八国历史,从周穆王到鲁悼公。语:跟语言有关,就是记录言论。记事有侧重,全书二百四十三事。
例:《叔向贺贫》以对话为主,全文都在一对一答。在对答中讲道理。
《国语》的作者是谁?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被认为是左丘明。《国语》的思想驳杂:儒家思想,侧重霸术(法家),道家思想。记事不如左传丰富,文学价值也不及。但有些片段生动又深刻。多读《左传》。
《战国策》:主讲计谋、策略。是战国时期,“游士所辅用之国,为之策谋”的史料汇编。记载了从智伯之亡到战国末年二百四十年左右的史事,是《国语》后的第二部国别史。最不像史书的史书,小说形式编写,可以一看。
战国,大争之世,天下纷争。需要外交,于是“游士”兴起。
《战国策》思想理念:接受了“士”这个阶层的人的作用,注重权谋谲诈。表现了“贵士”的思想。突出士人追求个人名利的人生观。反映了一部分谋臣策士顾及国家安危,坚持正义,反抗强暴的思想言行。
艺术特色:直言不讳,不再使用“春秋笔法”,含蓄。为了耸人听闻,游士的言辞还有夸张渲染和虚构的特点。富有强烈的气势。大量使用比喻和寓言,从而使文章具有形象性。
总体特色:史家之笔兼策士之辞,不那么客观,有艺术加工虚构,更有文学特色。
(娃娃哭了,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