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姐明天去体检,不是去三甲医院,而是去体检机构。相信大多数人的单位,在给员工体检福利的时候都是通过在体检机构买员工套餐实现的,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去体检就好了,不用自己单独跑医院去体检科甚至为了更精细化的检查,去各个科室挂号预约。
不过,前几年体检机构出了一些不好的新闻,所以我们现在公司的领导决定给大家两天体检假,鼓励大家自行去三甲医院安排各项身体检查。毕竟医院还是更靠谱一些,此举虽然是好意,但是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真正去医院各个科室挂号检查的同事很少,大家觉得这样有点麻烦,于是一拖再拖,甚至好多同事去年都没去体检,包括我自己在内。
所以,韩姐干脆自己去体检机构买套餐,尽管不能报销,但是她说更省事。
其实大家都不愿意去医院,哪怕只是去做个体检!排队等待的时间一两个小时,可是医生看诊的时间顶多几分钟,究竟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缩短大家就诊的时间呢?或者换一个角度想,对每个病人来说等之不易的宝贵的那几分钟如何才能收效最大呢?
记得看过一位叫胡冰霜的医生写的书叫《与病对话》她在书里提到了一位前辈,这位前辈在跟每一位病人沟通了基本的病情之后,都会相应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小纸条,那上面有他认为每位患者最关心的问题的答案。
患者可以将纸条拿回家从容地看,自己也不用再多费口舌反复说一些常识性的内容,而是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给每位患者讲解他们自己的病情。如此一来,既提高了看诊的效率,还化解了患者的担忧,实在是一举多得的聪明的办法。
胡大夫是精神科医生,半天时间要看20个号,她说自己总是万分紧张,经常忙得连喝水、如厕都顾不上。可即使这样争分夺秒,她却还是和病人、家属也说不上几句话,有些话虽然说了,但病人能听懂和记住多少,实在让人怀疑。
况且像鹦鹉一样日复一日讲同样的话,人很有可能被磨损得心气不佳、忘却初衷。如果能像这位前辈一样把病情分析、治疗意见等提炼到一张张纸上,对病人和医生来说都是好事。
胡大夫的情况不正是现在很多医生的真是写照吗?他们都疲于看病,想着赶紧叫号,病人看得越快越好,越多越好。在追求速度的情况下,很多可说可不说的话他们就选择不说,病人病情的许多细节问题也就无法在看诊当时就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为时间不允许,他们很难有时间去琢磨这些细节,明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因为如此,我们但凡遇到一位愿意多跟我们说几句话的医生,都会感动得不得了,并认为他们肯定就是好大夫了。真的希望医生朋友们能参考一下这位前辈的做法,给自己也给病人们一次更好的看病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