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志奇
十八岁那年暑假,个头瘦小的我只身一人前往了
心心念念的厦门。那不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去一座陌
生的城市,但却是我心里最没底的一次。因为我不知
道前路会发生什么,故而有过怅然,也有过焦灼,但为
了堆积自己的人生阅历,我倚恃青春,毅然前行。
八月的晚上,当我坐在厦门的 BRT 上时,那十几
个小时的车程所带来的疲惫与担忧全都化作泡影,映
入眼帘的美好夜景让我变得亢奋,同时也暗自庆幸这
一路自己是安全的。原本答应我的青旅老板并没有
来接我,最终我按照他给的地址找到了驻地所在。第
二天早上起来,我便一个人去了南普陀山,在南普陀
寺先行参观聊表诚意后,就决意要登顶南普陀。
南普陀有些难爬,它陡,而且路崎岖,完全不像岳
麓山。开始时我是边走边跳跃似地拾阶而上的,后来
也慢慢地变得跟周遭人一样捡了根枯枝慢踏而行。
那些石阶有的是青灰色,有的是墨绿色,向上的每一
层台阶都考验着人的毅力与脚的耐力。它不像南方
小镇的青石板路,当你平稳地走着,看尽南国景致后
依然觉得怡然自得。我喜欢南国的雨,有时甚至想合
掌如瓢去接住眼前的细雨,犹如穆斯林虔诚地祈愿圣
水般,但在普陀山能接住的只有汗水。这中途,我看
见有很多人停在了原地,说是真心毫无气力了,于是
登山之行就此半道告终。我也有想过放弃,也觉得精
疲力竭,但我不断告诉自己:我还年轻,如果连此刻脚
下的山路都无法征服,将来拿什么谈未来,谈奢侈的
梦想?
往上走的时候,很多下山的人见我汗流浃背的样
子,都微笑着对我说,“小伙子,加油啊,前面就是山顶
了。”经过了停歇与继续前行的过程后,最终我登上
了山顶。当我俯瞰山脚的那一刹那,突然心生“海到
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之情。这条用
青春躯体丈量过的登山行路,更像一条朝圣之路,匍
匐千里,皆所积于跬步,故而才有目力所及下的浩浩
长流,阡陌交通,群屋有序,那巍峨比山的大厦,更是
大有一副谁与争锋的气势。伟人毛泽东说,“与天奋
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
穷”,而我切实感受到了那无穷之乐。那画面像极了陶
潜先生挥笔写就的世外桃源,有着千般诗情,万种画
意,你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地安宁祥和,虽不似小桥
流水,可那长河横贯、绿萝点缀之景,那江面上好似千
帆竞发万里归船之象,以及那纵横分明的有序人家,
都让人极想融入其中。
我赤脚站在靠崖的一块凸石上方,在河面吹向山
巅的风中,做出飞鸟状,那一刻,我仿佛更明白了生命
存在的意义,于是,开始心生敬畏,也开始努力改变。
人生,就应该一直在路上,去尝试,去体会,去超越。与
其无休止地抱怨和假想,不如躬身以行。不要把自己
的身躯束缚在一隅之地,那样会使自己的思维变得狭
隘,尽己所能多出去看看,去看看这大千世界里你不
曾遇到的人,不曾见过的景,人说百味皆尝方不负这
仅有的一生,我深以为然。
在住的地方,很高兴认识了一对来自青海的父
子,他们是背包客,厦门是他们旅途中的其中一站。那
位父亲五十多岁,十年前是公务员,他的儿子二十好
几,曾在厦门念大学。真正让我对他们感兴趣的是他
们笑容里的真诚与热情,后来,我便跟他们聊了起来,
但大多是跟那位父亲聊。当他们说自己从青海来时,
我便迫不及待地问青海湖大吗?那位父亲告诉我,骑
摩托车绕青海湖一圈要两个小时。这一问,像是打开
了泄洪的闸口,使得那位父亲开始大谈起来。
他说青海湖里只有一种鱼,这种鱼不像南方的鱼,它
没有刺,通常要长十年左右才可以捕捞。然后他问我
除了厦门还要去哪,我说以后有机会我想去一趟西
安,因为那里有我想去凭吊的朝代兴衰更迭后的历史
沧桑。他说,“要想感受中国的百年历史,你就去上海;
要想知道咱们国家几百年的历史,你上北京;如果是
想了解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你就必须去西安。”然后他
突然很严肃地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秦始皇兵马俑
里边的马为什么没有马蹬吗?我说大概那时的人们武
功不错就一跳而上了吧!好在他没有听清,不然听到
肯定会悲叹我的无知与幼稚。
接着他说,多少人去参观兵马俑看到那逼真的雕
像就空有赞叹,却没有人发现马没有马蹬,结果有一
个外国人发现了这一点并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
时还没有发明马蹬。说明当时人们都是在地面作战
的,而现在很多影视剧里秦朝打仗在马上作战,简直
是惘顾史实,与史相悖。
那一刻,我为自己知识的贫乏而耻,也更明白了
独立思考的意义。诗人汪国真曾说,“年轻的眼眸里装
着梦更装着思想”,可见一个有思想,有独立思想的人
是多么可贵。习主席说过,“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
定会产生思想的时代。”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人是值
得尊重的,因为他想了,所以他不盲从,他没有成为鲁
迅先生笔下所鞭挞的那群头脑简单思想麻木不仁的
人。有时候,我们应该落后于这个时代去凝视人心,你
可以不必一针见血针砭时弊,但你要学会看清一些东
西,你要懂得思想的力量。
我很感谢在那座城市里对我报以微笑,给予我关
怀的陌生人———在那里,我举目无亲,凡事都要靠自
己。但当我请求帮助时,他们是如此诚恳地把善良当
作路牌,指引我以方向。尤其令我觉得感动的是一位
85 后的出租车大哥,在我要去搭乘火车行将离开厦
门时,下车后他笑着对我说:“兄弟,一路平安!有机会
再来厦门。”他说这话是带着笑容的,我仿佛在他的微
笑里看见了亲人的影子,好似亲人对我叮咛嘱咐时的
样子。
柴静说,“有些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他
说他在厦门开了三年出租车了,妻儿都在厦门,生活
过得比较拮据,但他不曾有过抱怨和埋怨,因为他觉
得只要自己踏实工作就会有所改变。他边说着边开
车,车开得很稳当,大概他今后的日子也会如他的车
技般稳当平顺吧,我希望是的。
“华山再高,顶有过路”,登顶了普陀山,才觉得没
有行不完的路,也没有到不了的顶端,只有你做不到
的,没有你想不到的。十八岁的一个人,行路虽匆匆,
心却很充实。看了几番景,见了一些人,听了些许故
事,才觉得一路成长的我们也要让自己的故事更加精
彩耐听。
这一生,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愿你居于困顿
却不失年轻的风华,愿你声名有成时依然屈伸有节,
愿你一腔孤勇执著前行,这是青春最该有的模样。
来日岁月,定要向阳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