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流量热赞
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十

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十

作者: 月里梦溪 | 来源:发表于2022-11-25 21:01 被阅读0次

大禹真的好大啊

来源:刘嘉毅


读《禹贡》,心里是震撼的,感到禹的历史功绩是千秋万代的,真可称之为“大”。宋代理学家张载说过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禹就是这样的人,是为生民立命的大圣人。

《禹贡》惜字如金,通篇数千言,文中提到禹,只有文首和文末各一笔,“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是说禹领了治理土地的任务,开始干活了。“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是说禹向领导报告,活干完了,很成功。有始有终,言简意赅,绝不拖泥带水。虽如此,也无法掩盖禹光耀千古,超越尧舜的魅力。

《禹贡》写的是禹治理土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做了这样几个工作:

一,治水,先后治理了弱水、黑水、黄河、漾水、长江、沇水、准水、渭水、洛水九个水系,因势利导,平治水患;

二,治土,实地勘测了各地土地的品级,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以此确定了田赋;

三,治山,先后治理了岍山、壶口山、厎柱山、太行山、西倾山、熊耳山、嶓冢山、内方山、岷山九个山系,使山系更加有条理。

通过这个过程,把天下之地划分为九州,对所到之处的山川河流,草木金石、风土方物和土地赋税给予了细致的记载。在此基础上,根据与中央的距离,由近及远,以五百里为度,划分天下为:

一,围绕王城五百里为甸服,主要由中央管理,为中央服务;

二,甸服向外五百里为侯服,分别由卿大夫和诸侯管理,为其服务;

三,侯服向外五百里为绥服,主要通过文治教化和武备守护来加强管理,有绥静之义;

四,绥服向外五百里为要服,主要是夷人居住和流放之地;

五,要服向外五百里为荒服,主要是蛮人和流放之地。

原始社会,在广袤的中土上,星罗棋布地萌芽着一个又一个人类部落,因山川阻隔,互不相通,彼此在相对闭塞的空间里艰难而缓慢地发展着。直到大禹接过治水的重任,古华夏的前途命运就豁然开朗了。

禹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从家里出发,带着远方的梦想,踏上未知的征程,用厚实的脚板作笔,用滂沱的汗水作墨,用一往无前的精神,在华夏大地的山水间泼洒出一幅雄浑壮观的山水大画,他将阻断的江河湖泽连为一体,他将独立的一座座大山插上标签,他将一块块土地整理规划,他将一处处黎民融入华夏。《禹贡》上说:“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如果说,九州大地上散居的一个个部落是一颗颗珍珠,禹就是把这些珍珠串织成一条华丽项链的手工巨匠,是他实现了不同群落的人的交通,不同地域物的流通,不同群体文化的沟通,华夏民族就是在这样的共通中衍进发展起来了。在这样伟大的旅途中,如果没有浪漫主义作为灵魂的底色,面对日复一日的枯燥,又怎能完成如此波澜壮阔的艺术创造呢?

禹是一个伟大的探险家。从未知到已知,人类在认识自然中改造自然。“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禹贡》中,禹的足迹踏遍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畅饮泾、渭、江、河、济、恒、卫、灉、沮、漯、潍、淄、淮、沂、泗、菏、汉、沱、潜、伊、洛、瀍、涧、桓、沔、漆、沣、弱、黑、降、漾、沧浪、三澨、澧、沇、汶、漳三十七水,登临壶口、梁、岐、岳、泰、蒙、羽、峄、荆、衡、嶓冢、蔡、终南、惇物、鸟鼠、三危、积石、龙门、岍、雷首、太岳、厎柱、析城、王屋、太行、恒、碣石、西倾、朱圉、华、熊耳、嵩、桐柏、陪尾、内方、大别、岷、庐、合黎、大伾四十山,何等艰难险阻,何等义气风发!每一次的新奇发现都充满着危险,风雨雷电,虎豹熊罴,在洪荒之力面前,禹一次次挺直了脊梁,带着不服输的勇气和对未知的向往,永不停歇地揭开大地之谜,为每一条水命名,为每一座山命名。在认识华夏大地的过程中,“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是怎样的乐观主义啊。

禹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其实,大禹治水的过程,就是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禹带着开疆拓土的历史使命出发,手中握着先进的生产力,沿着山,沿着水,由近及远地去解放落后的生产力,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都不能阻挡他的步伐。他创立了甸、侯、绥、要、荒“五服”制度,以直接管理和绥静柔远的方式,将华夏民族统治的疆域扩张到方圆五千里之外。他创立九品贡赋制度,以地力之贫富决定田赋的多寡,以区别对待、公平公正的理念把各部黎民聚结在一起,使被征服者服气服从,《禹贡》上说“不距朕行”。他打通了生存之路,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吃食,实施了互通有无的贸易,使人们受益,《皋陶谟》中说“暨益奏庶鲜食”“暨稷播奏庶鲜食、艰食”,实现了万民安宁,万邦安定。他通过贡赋和“五服”制度为统治阶级占有私有财产建立了制度保障,使之脱离体力劳动成为必须和必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我们固然钦敬大禹的丰功伟绩,但是更要认识到这其中蕴涵的精神财富。

一是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易经》乾卦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禹用十三年时间,干了一件事,治水。《老子》上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但是禹治的却是危害人间取民性命的汤汤洪水,要带领大众与大自然斗争,争取生存的权利,非以自强的姿态,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二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品质。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大禹治水这样的事情,好高骛远、夸夸其谈不行,虚头巴脑、华而不实不行,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行,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不行,非静下心来、坚定信念不成,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不居功,不自傲,胜不骄,败不馁,聚沙成塔,私腋成裘,以愚公移山之力,积小胜为大胜,方能大成。禹是做到了的。

三是求新求变的探索欲望。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顺势而变是进步,固步自封是死路。尧舜之间的禅让是一次变化,舜与禹之间则是更大的变化,古中国正是在这两次变化的基础上走向家天下的历史进程,减少了最高权力更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社会进步的稳定性。因此,禹和尧舜是一样伟大的,甚至是更伟大一些,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华夏历史焕然一新,也为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历史发展中,始终坚定求新求变奠定了思想基础。《周易》说“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大学》讲“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老子》说“道可道,非常变”。统治者可以变,即所谓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制度也可以变,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商鞅变法使秦强富,王安石变法延宋国祚,张居正变法中兴大明。但是勇于革故鼎新的精神从没有变过,中华民族正是在一次一次的求新求变中使文明血脉得以历久弥新。

禹的功绩真是很大啊。在这样的力量之下,舜的禅让还有其他选择吗?无论选贤还是任能,禹都是当仁不让的。在十三年的治水中,他团结了一批同志,有了精英跟随者,成为了农耕文明的杰出领袖。同时,他整合了农、林、牧、渔已存文明,形成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他已经实现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第一次跨越。他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

相关文章

  • 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十

    大禹真的好大啊 来源:刘嘉毅 读《禹贡》,心里是震撼的,感到禹的历史功绩是千秋万代的,真可称之为“大”。宋代理学家...

  • 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六

    绝非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的真相首次破译——大禹治水 来源:神都俗人2018-10-22 17:21 你可能看到标题...

  • 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五

    《愚公移山》新解 来源:山西宏博文化传媒中心 2021-07-06 17:49 神话出现在史前文明时代,是文字产生...

  • 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七

    我们对愚公移山的理解都错了 来源:王左中右 2016-10-16 22:04 这张古代健身减肥图各位都有印象吧? ...

  • 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八

    愚公移山,愚公也?禹公也? 原创九陌霜刃尘埃扬起2022-06-03 20:29发表于广东 今天随手记录个冷知识。...

  • 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九

    大禹的出生及神话 来源:董克义 禹是古代夏后部落的首领,姒姓,名文命,字高密,后称大禹(伟大的禹)、夏禹、戎禹,是...

  • 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四

    治水的大禹 移山的愚公 来源: 洛阳网-洛阳晚报 2021.09.07 08:06 核心提示: 在文字记载出现以前...

  • 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十一

    [吴晓东]愚公移山故事“夸蛾氏”考 来源:吴晓东 创世神话传承联盟 2020-11-20 19:26 发表于北京 ...

  • 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一

    我们小学课本《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其实就是大禹 用愚公隐喻大禹 来源:大唐守捉郞 还记得我们小学课本里学的愚公移山吗...

  • 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二

    愚公移山的愚公是谁 大禹和愚公是同一个人 来源:网友整理 在中国,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说中愚公是一个年近九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愚公的搜搜ㆍ之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ix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