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媒体热点,大米汤是慢热的性子,但这次也要来蹭一蹭,希望能增加几两流量。在这篇文章里,您将会看到:
1、什么是佛系
2、什么是佛系摄影
一、佛系
这应该是某篇爆文中强推出来的概念,但比“蓝瘦香菇”多了点内涵。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第一批90后”的种种悲惨遭遇,比如:第一批90后已经凉了、第一批90后的胃已经垮了、第一批已经离婚的90后、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
佛系90后的佛性,可能就是从上述悲惨遭遇中磨练出来的。面对琐碎生活的种种无奈,干脆放下追逐,一切随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不知道这个词还能红多久,但它给我一种苍凉的味道,让我想起曾经的那个“人艰不拆”。
大多数人的佛性,都是这么来的。最近看《演员的诞生》,不少年轻演员用力过猛,剧本里写悲伤,他就卯足了劲地把脸给皱起来,恨不得在额头上写上个悲字,这种表演只算是对剧本的“图解”。其实有多少逆境中人,哭够了,累够了,早就没了抒情(煽情)的本领。如何在毫无波澜的言行中演出沧桑,是对演技的真正考验。
不过,90后谈佛系,多少有点“为赋新辞”的味道。大米汤是第一批80后,目前连僧系都算不上,养家糊口,免不了东奔西走。90后刚尝到一点生活的艰辛,真正的人生况味还在前面,要想真正做到豁达、通透、自由,不能不努力啊。
产生于自由的佛性是很彻底的,它是精神自由和财务自由的组合。第一批90后正在为职业发展打拼,第二批90后还在求学,为未来做准备,两批人都很辛苦,这是好事,早点打拼,到了中年会轻松很多。这里我多说一句,年轻人不要总想着把自己的能力和未来交给体制去裁决,与体制相比,市场是相对公平的。也许你会补充说明市场也很残酷,没错,但为了避免被淘汰而所做的研究、积累,终究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和经验沉淀,这种模式和体制内还是有所区别。
二、佛系摄影
把佛系的定义往摄影上套,大概是指:
能拍到就拍到、拍不到就拉倒、能拍到什么程度就拍到什么程度
也许还有更深一层的:我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我自己喜欢就行
我不太确定这样理解是否准确,但生活中确有上述摄影现象发生。如果摄影只是一项爱好,是生活中的一种点缀,甚至只是记录旅行的工具,拍着玩玩就好了,拍不到也无所谓。人生体验重点在于观赏和感受,千万不要用照相机把世界切割成一堆视觉碎片。
如果有摄影师指着自己的照片对你说,看,这就是我的佛系摄影。那就错了,因为他在说这种话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种摄影分类的毛病,没准还会列出各种指标,以此来区分佛系与非佛系,并且在下一次的创作过程中严格地遵守他所制定的佛系标准。这种创作有着明确的功利取向。绝非佛系摄影的本意。
如果真的要定义佛系摄影,我希望那是一种摄影的态度,而不是一类作品的风格。拍照是为了好玩,美的目的是美本身,具备这两个理念,将有助于你成佛。一旦沾染上某种目的,比如——用照片来讴歌什么,或是标榜什么,那将会很油腻,且有辱佛门。
佛系摄影爱好者比比皆是,佛系专业摄影师不太常见。倒不是因为摄影师们都跑去讴歌啥了。原因很简单,摄影是他们的饭碗,实现财务自由是拍照的目标(之一),赚钱的事情怎么能随缘,该拍到的必须拍下来,能创新的就不要守旧。所以,想要快速提升摄影水平,最好去接几个单,能把商业片拍好,其他的也就不在话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