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体字是笔者所述
正楷图是小说内容
图片多是电影海报

盘点一下,不知不觉,看了严歌苓几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天浴》、《金陵十三钗》等都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情。
少女时代即看过不少伤痕文学或影片。
感受那个年代,芳华成落英。

电影《芳华》让人有代入感
小说《芳华》有严歌苓写照(萧穂子)

纸上恋爱,练就文笔

小说中却是这么安排的——

观影时
试图从电影场景、服装、道具、语言中分辨,
讲述的那些故事和事故究竟是六七十年代哪一年?


写的写,编的编,演的演,看的看,哭的哭,如果
蔡琴《人生就是戏》也可以作为影片曲——
⋯陪着淌眼泪 陪着笑嘻嘻
随着剧中人 忽悲又忽喜
完全完全忘了他自己⋯

电影用萧穗子作为第三人旁白 仿佛抽离出去
冷冷清清淡淡

严歌苓的小说是去年才定稿于德国
也许离开本土
可以更冷静客观回望

对于小说中下面一段描写
也许张艺谋导演 会且能 表现

但也许会分散主题
冯小刚导演着重
表现舞台上
政委鼓动何小萍(何小嫚)跳A角,随后又发落她到战地医院!
编剧更多选取表现人格情感
小说这一段比影片枪战“一镜到底”更惨烈
过于惨烈不适合搬上银幕
也许观众都难以接受:


那些军人的牺牲与奉献
未能培一抔土 只能掬一捧泪
那些“上去过”的小战士们
芳华未绽 归落尘土

小说中,刘峰(雷又锋)劝说那些在王府井聚集的士兵们——确实曾经沧海 人生豁达 到了境界

刘峰与何小萍(何小嫚)的相依相伴
是同一阶层的互相理解
关心弱小者使自己更强大



萧穗子对何小萍(何小嫚)的平和相处
是同一类型的理解

小说对身世及成长背景的描写 隐约可解释何小萍一度精神失常
电影中用“北方冬天冻白菜忽然搬进暖屋里”形容
够精准

小说对何小萍母女关系有细致描写,基本可作心理研究标本

小说中的林丁丁倍受煎熬
远不似电影中逍遥

先是嫁给将军的儿子
门户不当 转型艰难 受尽讥讽
好在有坚强的神经
婚姻起步稳,须得原生家庭门当户对,两人层次旗鼓相当。
假如……

没有假如
心比天高的林丁丁再婚出国
终是食人间烟火
终难与平常生活和谐相处

婚姻多艰难,只在于二人两方面不同:一是价值观念,二是生活习性。
这一切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更有特定的表现。
从电影、小说、正史结合推算,萧穗子约出生于1955年,芳华主要表现1970年至1979年时段。
后面的事情,即使在电影中也可忽略不计,何况小说许多不同的描述更牵绊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