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一年 ,今天和一年没见的同学微信聊天,心里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大学四年里,但聊的话题再也没那么引起双方共鸣了,甚至觉得无聊。
我们聊起了最近的工作,聊起了找对象,聊起了大学里那些共同创造的回忆。当聊到读书时,明显感到对方没那么关注了,回答也渐渐敷衍,甚至最后竟用表情包代替,我感知到了变化,马上转移了话题,多聊了几句后,看到对方敲出了几个字“改天聊啊,这边还有些事要忙”然后就没了回音了。
我知道,大家一年没见了,再也没有了大学里聊读书的感受,关注的点已不再是最近看了哪些书获得了那些感动,甚至从他的语气中我体会到一丝丝不屑的语气(可能我太敏感)
我试着为此找个合理的理由,或许这就是一些人成长须要承受的改变吧!
但我忘不了,曾经和我聊历史,和我聊心理学那么开心的他,为什么变得这么快。
我无法说服自己,曾经从他的口中说出多么多么爱读书的他,竟说出,因为忙,大学毕业后很少阅读。
我们聊的都那么“现实”,再也没有了对未来的幻想了,满口为了生活奔波的各种不易,各种抱怨。已然忘记了他曾经还是名大学生。(可能我比较极端,对这种改变还无法接受吧!)
首先,我承认时间会使人不断变化,认识的他或许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了。但我不愿接受的是,那个曾经那么爱读书的男孩变得如此的“现实”, 除了钱以外,可能再也没什么能使他感动的!我还有什么好说呢!只能祝福他越来越好了。
他们说,灵魂和生活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十分认同,但我更希望,如不能兼得,必须交替出现在你生活中,最好都存在,只是不同时间比重不同罢了。
青年时,总听“大人们”说,社会很现实,很多人会渐渐麻木,被生活所迫渐渐讨厌谈论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现在真的到了那个年纪,身边人的改变也许是最好的教材,或许,满口的“现实”才是我们微信打开的最佳方式。
理性动物也好,情感动物也罢,我想总有些东西是要坚持的,无关物质贫乏(再说,我们远远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物质贫乏,我始终坚信,90后的我们最大优势是父辈们帮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在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有感而发,愿那些年少轻狂永远留在心中, 永远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