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都是残障者

我们都是残障者

作者: 阿拉伯爵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9:59 被阅读0次

任何物种都是有缺陷的,如果一个物种的缺陷相对于环境会形成致命障碍,那这个物种就不存在了;如果一个物种活了下来,那么一定是因为它的缺陷不足以妨碍它的生存。——吴伯凡

如果我们把视野扩展到物种与物种之间差异的时候,这种现象就更明显了。比如,狗和人看到的世界就是不一样的。狗看到的世界基本上接近于黑白世界,它也能感受到一点点颜色,但是狗对于颜色的感知远没有人类强。从构造上来说,狗的视锥细胞比人类要少得多。

造成狗和人类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狗的祖先狼主要在夜间活动,它们对形状和移动很敏感,而对颜色的敏感在黑夜中形成不了生存优势,所以狼的视锥细胞就很少。

人类在没有进化成人类,还是类人猿的时候,已经在采摘果子了。谁能够最敏锐地在树上发现果子,或者发现被别人忽略的果子,谁就比别的类人猿有更强的生存优势,所以,时间久了,一部分类人猿的视锥细胞就越来越多,而那些没有视锥细胞的类人猿的生存几率就会明显减少,以至于最后被淘汰。

人类和狗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而和蛇、蝙蝠感知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样。很多蛇是近视眼,因为它们的生态位是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感知是一种生存手段,或者是一种生存工具。它的功能不是为了去认识世界,而是为了让一个物种在世界上能够活下来,这里遵循着一个不变的法则——去掉一切不创造价值的环节。从这个规则来看物种的话,所有的物种其实都是残障者。

比如相对于蝙蝠,人类就是残障者;而相对于人类,蝙蝠也是一个残障者;蛇也是这样,相对于人类,蛇是有残疾的;当然,相对于蛇,人类对于红外线的感受也是有残疾的。在人类看来,蛇是典型的残体动物,没手没脚,眼睛高度近视,但蛇能活到今天,就是因为它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

与动物比,我们是残障者,那和同类比呢,比如双目失明的智者和五官健全的愚夫,哪个是残障者呢?

遇到问题,却不知道如何下手,不是残疾人(残障人)是什么?——李笑来

电影《尼斯:疯狂的心》讲的是一位名叫尼斯·达·西尔维拉的巴西女医生试用艺术来治愈精神病患者的故事。影片中的其他医生用“传统”的医治方法——电击、注射镇定剂、药物等方式对待这些病人,并不将病人当做人看待,只是将他们治死、治傻罢了。而当尼斯的疗法最终将一个病人治好并出院,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后,包括院长在内的众医生,以尼斯的治疗方式不符合主流疗法而取消了尼斯的医生职务,将病情已得到缓解的病人又送进了囚笼般的病房。

豆瓣影评中有一句短评:“这世上,谁人不是精神病”。尽管有些偏激,但这也许正是看完这部电影,我最想表达的感受——我们都是不健全的,不完整的,我们的感知是有局限的,往往也是片面的。过于执着自己的感知和判断,我们和精神病患者无异。

即使是亲眼所见,也未必就是真的,一件显而易见的事,如果你不用心去看,也是看不懂的。一味相信眼见为实,你看到的就很可能是假象,而且还会带来恶果。

《孔子绝粮》讲的是孔子带着弟子们去楚国,途经蔡国,被吴国军队当作可疑之人扣留多日,他们所带干粮全被没收,孔子师徒只得摘野果为食。日子一天天过去,孔子师徒艰难地等待着楚军来解救他们。颜回被不忍看着老师饿得日渐消瘦,就拿出身上仅有的一点值钱的东西,让子贡出去换了一些小米,做饭给老师和大家吃。处在极度饥饿中的众弟子既高兴又焦急地等着颜回做好饭。子贡看大家等得着急,就去看饭做好没有。子贡走过去一看,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颜回竟然“身手敏捷”地从锅中抓起一把饭放到了嘴里。子贡没有上前质问颜回,只是悄悄回到老师身边,把他亲眼看到的这一幕告诉了孔子。让子贡没想到的是,孔子听了并无惊诧之色,只是说了一句,“眼见未必为实。等一下问问颜回就知道了。”不一会儿,颜回端着做好的米饭过来了。孔子对颜回说道:“我们不要急着吃饭,我要先用这饭祭祖。”颜回一听说老师要用这饭食祭祖,立即大惊失色,对孔子说,“夫子,万万不可,这饭已经不净了。”孔子平静地问道:“这怎么说?”颜回急切地解释道:“刚才饭要熟的时候,一小坨黑灰从檐上突然掉下,落到饭里,我怕这黑灰把一锅饭弄脏了,赶忙抓起被弄脏的饭,我又舍不得扔掉,就把被黑灰弄脏的饭粒吃了。”

面对人和事,常人总是以知物之知来知人,其特点是眼见为实、直截了当。没有慧眼的人(比如故事中的子贡)只有在拥有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眼睛曾经是多么粗糙简陋,才能意识到自己为什么看不到显而易见的事实背后那不易见的东西。

我们说盲人摸象,岂止是眼盲,我们的感官产生的感受往往也是错觉。那究竟何为真实?如何能找到真相?

孔夫子教导我们,要有一种“眼见非实”的意识,用管理学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延迟判断”。延迟判断并不是要我们含含糊糊、拖泥带水,不是要我们犹豫不决,而是要求我们面对事实时保持一种敬畏与谦卑,不要轻率地下结论并深信自己的结论。不用脑子,仅靠眼见而本能地反应,和动物无异。

或许我们凡人和圣人之间,就差那么一点勇气和善良——敢于否定自己的感知和给他人时间和机会等待真相浮出水面的勇气,还有对这个世界抱有善意的善良。

只要拥有这份善良,就能够避免我们犯一些看上去很微小,但是会深远地影响我们生活的错误。面对很多问题时,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往往有助于我们找到一种聪明的解决方案,这种聪明只有在事后看来才能被发现。

残障并不可怕,我们还有选择,选择用智慧去弥补残缺。

相关文章

  • 我们都是残障者

    任何物种都是有缺陷的,如果一个物种的缺陷相对于环境会形成致命障碍,那这个物种就不存在了;如果一个物种活了下来,那么...

  • 【心得感悟】:给出破除障碍的支持

    ★❤ 关爱残障,支持残障,这是一定要的。 而怎样的关爱、怎样的支持,会使得残障者放下怯懦的心理状态,进而绽放出生命...

  • 在权力面前,我们都是残障人士

    因为三种颜色事件,看了这部朋友都告诉我“你别看太残忍了”的电影,《熔炉》。 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做笔记,记剧中人的...

  • 我们之中,那8500万的故事

    残障人士无法自食其力,要靠补贴生存? 残障人士的伴侣=无私奉献者? 自闭症是智力障碍? 这些偏见与误解,残障群体依...

  • 长跪常泣

    幼病者易乞,残障者易乞,姣美者易乞,“先生,小姐,可怜可怜吧”。 #长跪常泣#

  • 认知方法论007丨所有物种都是残障者

    007丨所有物种都是残障者 吴伯凡 平常争论中可能会说一句非常尖刻的话:你怎么能活到今天呢?——这是我们觉得一个人...

  • 归属

    归属 文图 / 许健 我归属于哪个群体?宏观的标准答案我属于残障群体。 可是,人并不只分为残障者和非残...

  • 理解≠感同身受

    不是所有的理解都是真正的感同身受。 ——题记 我们每天都在为正义发声,我们同情雨雪天扫马路的清洁工,我们关爱残障人...

  • 到底是谁在打扰谁的正常生活?

    文:青木落雨 《叫我第一名》是一部有关残障者追寻梦想的电影。这种素材的电影并不少,既是为残障人争取正常的眼光,也是...

  • 4.中国有八千多万残疾人,但我在街上总也见不到他们

    城市无障碍的设计,受益者并非仅仅是残障人士 在预期寿命超过70岁的国家里,平均每人有8年的生命是在‘残障’的状态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都是残障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ij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