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学期有一门课叫做《中国传统文化》,难得的是,我发现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我感兴趣的,主要是讲道家思想的精髓和佛教的智慧。
当时我就在想,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写成文章,让自己更好地内化吸收。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在课本里学到的知识,可以试着用这个方法进行输出——见感思行。
01
见:你在课本中见到了哪段文字让你有触动,可以把这段文字摘录下来。
感: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思: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行:看完文字后,今后你打算如何行动?
接下来,我用这个方法来输出我在课本里学到的知识。
02
道家思想的精髓,书中讲到了五个方面。
一是道法自然。
见:老子认为,人和万物都源于“道”,“道”是人与世界的根本,是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有更高的地位。道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人应该崇尚自然,“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
感:确实,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去生活。
思:上面的法可以理解为顺从。顺从天地,顺从大自然。
行:任事情按着它本来的样子发展,接纳生命中发生的事情。
二是天人合一。
见:只有合乎自然的要求、遵循自然的法则才能为自然界所容纳,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
感:当自己静静在去大自然中行走时,就能体会到人与大自然的合一。
思:遵循自然法则。
行:时不时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大自然的美。
三是致虚守静。
见:人之常情属于自然之情,人应该保持恬静、安适、自然,快乐与不快乐是无所谓的,“无乐”才是人的自然心态。
感:这种感觉就是平静的,没有特别激动或者特别低落的情绪存在。
思:无乐才是人的自然心态,这种无乐就是内在的喜悦,当自己脑子里没有想法时,就处于无乐状态。
行:不需要专注做事时,沉浸在无乐状态中,很幸福。
四是无为而治。
见:无为指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并非指无所作为。
感:顺其自然,不强求,不期待。
思: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句话,大自然从不忧虑,然而一切都被达成了。
行:接纳一切事情,对人对物降低期待值。
五是上善若水。
见:水善于滋润,有利于万物生长,却从不与万物相争。
感:以柔克刚,利他的水从不争夺,这种品质真好啊。
思:多利他,学习宽容别人,感恩别人。
行:做个大方的人。
03
接下来是关于佛教的智慧,有三点。
一是活在当下。
见:一个人无论做任何事情,心里面都不应该想着别的事,而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上,专注地做好当下的事,随时准备机智地应付可能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形。
感:一次只做一件事,很重要。
思:做事情还是要专注,要是有什么想法让自己不能专注手上的事,就把想法及时写下来。
行:保护好我的注意力。
二是缘起论和无常观。
见:任何事物都有其诞生的基础和原因。
万事万物从出现在世界上起就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感:说得好对。
思: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事情、计划都很有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无常才是正常的。
行:随时准备好迎接新变化。
三是怎样才能活在世上。
见:人的一生只有一个最重要的时间——现在,只有当下才是人们唯一能够支配的时间。
感:把握当下才能活在世上,回忆过去或者幻象未来都是活在幻象里。
思: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离开这个世界,所以每一个当下就是最能珍惜的时刻。
行:活在当下。
最后的话:
以上便是我用见感思行这个方法输出的课本知识以及个人思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祝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