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
喋血玄武门 ⑨ 漫漫长夜
文/南山乔松
前言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至今日,我们只能从隐隐约约的史料中去捕捉那惊心动魄的瞬间,重温那段如此惊心动魄以致于它不能变成文字而被明确记载于任何史料之中的历史。
01
上集说到,傅奕对异常天象的解说对秦王非常不利,李渊连夜召李世民进宫问事。秦王府部将们都劝李世民不要去,但是李世民毅然来到宫中。
到了宫中,李世民长跪在李渊面前,声泪俱下,说起了李世民的妈。李世民的眼泪,勾起了60岁老者李渊的舔犊之情。
李世民对他妈“孩儿不孝”的哭诉,又让李渊想起了自己仙逝多年的贤惠妻子…
是啊,一个60岁的老人还奢求什么呢,儿子,孙子,天伦之乐…
李渊本来准备了好几套说辞,但是李世民的哭诉完全打乱了李渊的部署。
02
当李渊让李世民起来说话时,李世民马上抛过去一颗重磅炸弹:建成,元吉,灭绝人伦,与后宫嫔妃淫乱。
李世民继续转移焦点问题。神转折!
什么?!一个60岁的老人,儿子给自己戴绿帽,这是多么荒唐的事!不可饶恕!
可想而知,听到这个消息,此时的李渊是多么怒不可遏!
刚刚被李世民一哭,李渊乱了部署;现在被李世民这么一激怒,李渊更乱了。
一句“淫乱后宫”让李渊乱了阵脚,而李世民则成功地转移了话题。
李渊已经忘了召李世民进宫的初衷了。
在李渊气急败坏地要求“明早三人当庭对质”的声音中,李世民告退而出。
03
公元626年7月1日夜。夜已深了,该睡觉了。
但是,李渊毫无睡意,李世民毫无睡意,同样毫无睡意的还有李建成。
李渊毫无睡意,是还没有从刚才的怒气中恢复过来。也许他恢复过来了,想到没有问李世民奇异天象之事。但李渊也许想,还有时间,等明天对质了淫乱后宫之事,再来问天象之事也不迟。
李世民毫无睡意,是因为秦王集团的事变还没有完全谋划好,他的部将们正在秦王府里焦急地等着他回去呢。他要继续去部署这个惊心动魄的计划。
李世民从宫中出来后,没有直接去秦王府,而是拨转马头,策马去了玄武门。
李世民来到玄武门,用了半小时和守将常何谈话,然后直奔秦王府。谁也不知道这半个小时里,李世民和常何谈了什么,这是历史之谜,但是常何选择站队了李世民。
常何也许还与其他玄武门守将进行了有效沟通。
常何,小人物,却在关键时刻起了大作用。
04
那边,太子李建成也接到了明早入宫诏令。李建成还以为明天父皇会像往常一样来考察政务。
最近全国旱灾严重,奏折如雪片般飞来,李建成还没有批阅完毕,所以李建成挑灯夜战,毫无睡意。
突然,宫里张婕妤的內侍带来一个惊天消息:李世民密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要求明早三人当庭对质。
李建成更加睡不着了,迅速派人喊来盟友李元吉商量对策。李元吉出主意:我等应以稳为主,明天托病不朝,看看接下来有什么动静再说。
也许李建成太在意太子形象了,所以急于向父皇申辩自己的清白,他不想自己太子之位出现什么意外。所以李建成坚持按照诏令明早入宫,没有采纳李元吉建议。
这时,已经站队李世民的玄武门守将常何给李建成报了假信,说:李世民明早也是单骑入宫。听了这话,李建成更加坚定明早入朝。
十年前反隋时,李建成28岁,留守河东老家代李渊为家长。这10年来,李建成身为太子一直得到历练,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38岁成熟稳重兄长。李元吉还是很尊重这位太子兄长的决定的。
最后,李建成约好李元吉,明早一起入宫面见圣上。
就这样,李建成没听李元吉的规劝,也对张婕妤的提醒没有重视起来,丧失了最后一次翻盘的机会!
05
这边,李世民见了常何后迅速回到秦王府。
大家喜出望外,摩拳擦掌,开始了分工与调动。明早李建成李元吉入宫必经玄武门,就在那里动手!
公元626年7月2日夜,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秦琼、段志玄、程知节、屈突通、侯君集、张公谨、宇文士及、高士廉、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将及800死士,埋伏在玄武门北面的小树林里,守株待兔,等待李建成李元吉的到来。
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好多已经在此了。
这是一支精锐之师,他们是李世民的死忠之士,正在发动一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武装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将改变历史!
夜:漆黑的夜。等待:屏息静气地等待。静:静得每个人都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慢:时间过得好像特别慢,仿佛每一秒都很漫长。漫漫长夜!
渐渐地,天快亮了。已经能够听见宫里的马车踏地声了,想必后宫嫔妃/太监们也起床了,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可是,要等的人还没有来到。
渐渐地,大臣们开始上朝了。想必李渊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六名宰相召集前来,商讨如何处理淫乱后宫这件事了。
可是,要等的人还没有来到。
大家逐渐开始焦急起来。因为过不了多久,李世民调集军马这样的大事就会被发现,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玄武门埋伏究竟有没有落空?玄武门之变的最终结局如何?
李渊、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最后的命运怎样?
请看最后一集:第⑩集《喋血玄武门之大结局》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为原著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