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

作者: 羽笙嫣 | 来源:发表于2023-10-29 21:56 被阅读0次

《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

王阳明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很精彩,特做个笔记。阳明先生说,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他的徒弟徐爱问:“尽心知性”何以为“生知安行”?

先生是这样说的: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者,心有未尽也。‘知天’,如知州、知县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己与天为一。‘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须是恭敬奉承,然后能无失,尚与天为二。此便是圣贤之别。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事天’虽与天为二,已自见得个天在面前;‘俟命’便是未曾见面,在此等候相似。此便是初学立心之始,有个困勉的意在。

先生认为格物致知的三个层次,最初为‘俟命’,其次是‘事天’,最后才是‘知天’。‘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是说不管寿命的长短,我们只要修养自身,一心向善,时时存养天理来等待老天的安排。

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

有时候很奇怪,就是没看书之前一直迷迷糊糊,直到看到那句话,恍然大悟,竟是这样!觉得阳明先生解释的格物致知这三个层次非常棒。

相关文章

  • 【自在经】16期课8:夭寿不二

    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 健康长寿的秘诀就是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夭就是夭折,寿就是长寿,不二就...

  • 养生的真相——夭寿不二

    孟子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sì)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尽心上》 孟夫子告诉我们“夭寿不贰”。“夭”即夭折;“...

  • 《海说孟子》修订版75:立命之本在本心

    国学商用 王道经营 作者:代海涛 尽心篇: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一共七章,“...

  • 致良知150金句(二)

    11、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摘自《...

  • 面壁

    十年面壁图破壁,夭寿不贰修身俟。 长梦一觉白皑皑,大块浮沉且随意。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12】

    夭寿不二已经是极高的境界,而王阳明说那不过是困知勉行的事,属于好同志第三等。王阳明自己,是做到了夭寿不贰、修身以俟...

  • 20170810传习录心得21答聂文蔚2

    对于尽心、知性、知天的人,不需再讲存心、养性、事天,也不需再讲“夭寿不二,修身以俟”。因为,存心、养性和“修身以俟...

  • 孟子十三尽心上

    13·1 孟子曰:“尽其心者①,知其性也②。知其性,则知天矣③。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④。夭寿不贰⑤,修身以俟...

  • 《孟子》《尽心上》

    【原文】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 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

  • 读孟笔记25

    尽心上(1) 一、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夭寿不贰,修身以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gv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