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易帜后,张学良服从中央政府。为了迎合国民党主张的民族主义革命外交,他采取行动,接收了由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以显示国家主权。他于1929年5月间派兵搜查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逮捕39名苏联人。7月又下令解除中东路苏方官员职务,并以武力回收中东路。
日本在满洲驻军,历来视东北为其势力范围。蒋介石分析苏联实力不会比中国强大太多,还认为斯大林忌惮日本,决不敢入侵中国,他就大胆肯定了张学良的行动。张学良觉得,斯大林若真的出兵,东北军有蒋介石派兵支援,也可以力敌苏联红军的远东师团。7月14日,苏联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恢复中东路现状,张学良不予理睬。10月12日,苏军越过边界,迅速击败了张学良的精锐部队,俘虏8000多人。张学良退守新防线,急电南京求援。
蒋介石发现苏联的实力超出了他的估计,并且真的敢入侵中国。日本人尽管有独霸东北的野心,但是并不急于插手,观望对他们更加有利。南京政府虽然已经对苏联宣战,实际上要应对冯玉祥的叛变,根本抽不出兵力支持张学良。蒋介石只好收回早先大胆的立场,建议张学良撤退。斯大林不想刺激日本人,就与南京和沈阳当局达成伯力协议,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地位,并在铁路公司董事会增添一席董事。
中东路事件主要是张学良一时的冲动,他也低估了苏联的实力,以为即使没有中央军支持,东北军就可以解决问题。南京政府的强硬态度,也是高估了东北军,最终只是换来了一个尴尬的结果。
中东路事件让张学良意识到,蒋介石在东北面临危险的时候,不一定会派兵支持,更多是希望东北军自己有能力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