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里的“劝学”

作者: 秀而繁新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10:11 被阅读2次

     

  内容梗概:学生通过几篇“为学”的小文章练习断句,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学习的方法,从而进行课堂的拓展――劝学。

  这一周,我们重在断句的练习和断句能力的提升,这节课正好练习到几篇“为学”的小文章,学生通过运用断句方法及六大断句技巧,在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之后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这样结束,未免遗憾,这样几篇小文结合起来不就是另一版本的劝学吗?何不顺势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学习的方法?

  接下来我请全班同学讨论以下几则“为学”小文,期待他们在交流中有思维的碰撞和学法的感悟:

(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二)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

(三)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于济于天下。

一番讨论之后,学生若有所悟,有一种心领神会的兴奋,以致不吐不快:

葛晚秋:我觉得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用4个字概括就是“学贵善思”。只学习不思考终究只是个门外汉。难以领会学问的精髓,我们在表达时只能拾人牙慧,缺乏独立的思想,所以“学贵善思”。

李成:我认为“非学无以致疑”说的很好,平时老师请大家质疑,有些同学总提不出疑问,应该是没有深入学习,不学又怎么能质疑呢?还有“小学小疑,大学大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嘛,所以我觉得咱们现在“全程质疑解疑”的课堂理念很先进。

赵明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难成,我觉得有了疑问还要及时跟同学、老师交流,我们的思维在交流中会变得越发灵活,所以最后五分钟的“帮扶”也很好嘛。

高陆潭:我觉得他们说得都很好,但是我认为除了贵学、贵思、贵问,还要坚持,正如文中所说:不日进则日退。我记得看过陶渊明的一句话,好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交流中全班掌声不断,老师啧啧称赞。)

“那既然大家已经心领神会,为何不用规范的语言把它整理一下,写成另一版本的《劝学》呢?”我请学生模仿荀子得《劝学》写一篇自己的《劝学》,下节课交流。

相关文章

  • 一堂课里的“劝学”

    内容梗概:学生通过几篇“为学”的小文章练习断句,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学习的方法,从而进行课堂的拓展――劝...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蓝天白云晴空万里) 《荀子·劝学》中所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中就是说:“...

  • 劝学诗词

    《荀子 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 劝学唐 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

  • 高考必背 高中14篇古诗文情境默写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必背14篇 1 劝学 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荀子》摘录

    《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劝学文

    古埃及父亲劝学语 荀子《劝学》 戴德《大戴礼记·劝学》 戴圣《小戴礼记·学记》 《汉乐府·长歌行》 诸葛亮 《诫子...

  • 【教学反思】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场

    ——《孙权劝学》教后记 《孙权劝学》是一篇关于“劝学”类文章的名篇,部编教材为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

  • 小石头读小古文《诸子名篇》6

    荀子.劝学 (节选二)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 劝学

    劝学 作者:荀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

  • 劝学

    走在路上看见满满一树红彤彤的花,灿灿的,艳艳的,在初夏的晨光中迎风摇曳,发出蔌蔌的声响,仿佛千百只火红的蝴蝶在树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堂课里的“劝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nf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