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 香
—现代西方油画之父、色彩炼金术士
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提香是乔凡尼•贝里尼的学生,并受吉奥乔尼的影响。青年时代在人文主义思想的主导下,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画派的绘画艺术,把油画的色彩、造型和笔触的运用推进到新的阶段。提香的早期作品受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影响很深,以后他的作品比起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作品,更重视色彩的运用,对后来的画家如鲁本斯和普桑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构思大胆,气势雄伟,构图严谨,色彩丰富、鲜艳。提香的肖像画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中年画风细致,稳健有力,色彩明亮;晚年则笔势豪放,色调单纯而富于变化,这种技法上的突破,是17至18世纪西方绘画的主要源头,甚而影响了以后的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画派。提香几乎取得了与米开朗基罗一样的盛名。虽然提香并无文艺复兴盛期文艺三杰那样的博学多才,但他在色彩方面的造诣和绝技,是无人可以与之匹敌的。提香被冠以“现代西方油画之父”的称号,与吉奥乔尼一起被称作打造文艺复兴时代的黄金大师。
1576年8月27日,提香•韦切利奥(Tiziano Vecellio,1490-1576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小城卡杜乐一个军人家庭,该小城距阿尔卑斯山脚有8公里,他所出生的维切利家族是当地最显赫的名门之一。在提香9岁时,来到了威尼斯市中心,当时威尼斯明亮的光线和色彩,给这个少年打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香12岁时,跟随赛巴斯蒂亚诺•朱卡托学习镶嵌绘画艺术,接受艺术的启蒙。三年后,提香拜在当时威尼斯画坛第一人乔凡尼•贝里尼门下,在这儿结识了同师门下的师兄吉奥乔尼。贝里尼有一个很大的工作室,据说当时的国画家丢勒就造访过贝里尼的工作室。提香在乔凡尼画室与比他大十一岁的吉奥乔尼(Giogione 1477-1510)共同作画,吉奥乔尼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开放的思想行为,熟练的绘画技巧以及对色彩超乎常人的敏感和表现力,令提香崇拜得五体投地。吉奥乔尼擅长绘制风景和人物,代表作有《暴风雨》《沉睡的维纳斯》。吉奥乔尼成了提香心目中的上帝。提香崇拜吉奥乔尼,模仿他的绘画风格,以至人们几乎辨别不出两人作品的作者。吉奥乔尼精细的阴凉风景图、丰富的色差和消散技术对提香产生了很大影响。
不久,他们开始独立接受订画,吉奥乔尼接受来的订件,大都交给提香去完成,后来吉奥乔尼越来越发现在色彩创造和艺术技巧方面,提香有超过自己的可能,这使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冷淡和紧张。从此,吉奥乔尼更加抑郁寡言,加之情人的反复无常,他把这种内心的不安发泄到更加放肆的寻欢作乐中去,使他在33岁风华正茂时,耗尽了精力,在一次鼠疫传染流行时辞别了喧闹的人世。吉奥乔尼的早逝,使提香开始了独立的艺术发展,这种艺术风格体现了威尼斯艺术的成熟。《耶稣持十字架像》这幅画像可能是现存的提香最早的作品。吉奥乔尼去世后,提香替他完成了几幅生前未完成的作品。提香早期的作品同他师兄的风格非常接近,有优美、抒情和牧歌式的情调。
1507年,乔凡尼•贝里尼过世,一段时间后,提香转而成为吉奥乔尼的助手。1508年 ,此年与翌年,他与吉奥乔尼合作绘制“德国人会馆”正门壁画,又独自绘制巨型画《圣母子逃往埃及》、肖像画《瞧这个人》和《圣母》、祭坛画《天使拉斐尔与多比雅和一只狗》。同时还出版了木版画《信仰的胜利》。
提香在1510—1520年间的作品可归入早期创作阶段。其特点是在吉奥乔尼风格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现存提香的最早作品为《田园的合奏》(约1510)。这幅画以前一般认为是吉奥乔尼之作,现则公认出自提香之手。此画表现两个青年于田野间奏乐,两仙女伴随左右,背景山林古道的描绘极为出色,诗意的题旨和风景的描写都有吉奥乔尼之风,但人物形象略显粗朴壮健,则是提香个人的特色。它很清楚地表明提香虽在吉奥乔尼影响下,却一开始即有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
1512年,提香返回威尼斯,成为吉奥乔尼的接班人,在继续完成吉奥乔尼未完成的作品外,埋头自己的艺术创作,绘制《圣会话》。1514年提香完成《圣会话》《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等。1515年提香决定留在威尼斯发展,向威尼斯政府申请做大议会厅装饰工程的监督人。期间,提香创作了《花神》等。花神原为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芙洛拉。意大利人把每年的 4月28日至5月3日定为花神节,在节日期间,人们欢聚在一起尽情地嬉戏游乐,人们用各种鲜花来装饰自己和动物,环境也布满花草,集会时有花神出现,往往是手持鲜花的年轻貌美的女子装扮。历来画家都喜爱借用神话中的女神来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传达人性、人情和人爱的思想感情。这是一幅肖像性很强的主题性绘画,画中是位手持花束的威尼斯美人,整个形象就像盛开的鲜花令人倾慕。提香在这里创造性地把她描绘成一个庄重妩媚的民间少女形象,她身上的外套刚滑落,手上还捏紧着衣服的一角,露出了洁白的古罗马式内衣,衬托了花神神情的典雅与肉体的丰满。这种女性美带有牧歌情调,女神垂着头,表现出沉思的样子。
据说画中女子是画家当时热恋的情人,画家只是借神话之名,表达自己对情人的爱慕之情。画家以半身肖像构图。画中人转身俯视,目光专注作沉思神态;似乎由于转身的动态而使宽松的内衣自然滑落,裸露出丰腴的酥胸;金黄色的秀发披撒在圆浑的双肩上,与充满生命的肉体形成对比,使健壮的身体透露出青春活力,整个形象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
提香个人风格趋于成熟的第一个代表作是《神圣与世俗之爱》(1512~1515),表现象征圣俗两种爱情的两位女性分别居画幅两边,背景山水亦各有差异,神圣之爱(左边)背景为丘陵寨堡,世俗之爱背景则为湖滨城镇,但彼此皆和前景的泉石树木相连。象征的两女性刻画极为出色:神圣的爱表现为一衣着整肃的妇女,世俗的爱则为裸体女郎,她们彼此各倚踞图中央古典石棺式水池的两边,形成鲜明的对比。裸体女郎的形象健康美丽,光彩照人,被誉为文艺复兴艺术中表现女性美理想的最佳作。另一幅《酒神节》,风景描绘和人物形象含蓄而又富于诗意的安排,还带有吉奥乔尼的遗风,但是提香用色绚丽和以暖色为基调的特点却表明他已更杰出地掌握了油画技巧,这一新颖的表现手段极能适应他那生机盎然的健美造型的要求,从而创造出一系列在内容和形式上高度和谐的盛期文艺复兴的艺术典型。
1516年 ,乔凡尼•贝里尼过世,提香继任为威尼斯第一画师。他创作了各种题材的绘画,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提香的作品虽以神话和宗教内容为主,表现的却是世俗生活情趣,充满人生的欢乐和富足。这些作品有《圣母升天图》《皮萨罗的圣母》《酒神的狂欢》《巴库斯与阿丽阿德涅》《拿手套的男子》《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等。
祭坛画《圣母升天》(1516~1518)是一幅高6.9米,宽3.6米的巨作,是威尼斯最大的祭坛画。这幅画讲述的是圣母玛利亚在耶稣基督的弟子们的目送下,死后再度还魂被天使们引导天界的故事。提香大胆地为圣母画上红色的衣服,那是人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大胆用色。该画以地上的圣徒群众、云中升天的圣母和天顶的上帝分列下中上3段,上帝自由翱翔的形象和云层的环形构图可能吸收了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风格,但色彩的富丽和人物的生动有力则完全是提香的本色。画中凌空而起的圣母以及地上目睹奇迹感到无比惊异的圣徒的形象,在表现强烈的运动、力量和雄伟的体魄方面,不仅可以和米开朗基罗媲美,而且为威尼斯画派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因此此画早在16世纪就被誉为“近代第一杰作”。
16世纪40年代以后,提香完成的作品不但手法不同于以前,变得粗犷、凝重、笔触明显,内容也较少早期作品的欢快和抒情。这一时期,提香的杰作不断出现。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代表作有1518~1524年间为费拉拉公爵制作的一组油画:《维纳斯的崇拜》《安德里亚人的酒宴》和《酒神巴克斯与阿里阿德涅》。第1幅表现许多小爱神(带翅的婴孩)在维纳斯雕像下嬉戏饮食的情景,第2幅描绘安德里亚岛上的人发现了水泉涌出美酒的奇迹故事,第3幅则表现酒神巴克斯和他的情人阿里阿德涅林中邂逅之事,每一幅画都有优美的山水风景作陪衬,人物生动、情绪热烈和体态健美更属前所未见。提香这一时期的杰作还包括一些肖像画和人物画,例如《拿手套的男子》(1520—1522)和《苍神》(1516)。前者是一佚名贵族的肖像,后者则是借古典女神之名而创作的妇女像,两画在写真传神上皆得其妙,对典型性格和精神风貌的刻画更有独到之处。提香的肖像画也渗透生气洋溢的风格,在《苍神》形象的塑造上,更能将模特原型的写生(《苍神》与《田野合奏》、《神圣与世俗之爱》的女性可能都取自同一原型)与理想加工结合起来,集健康美质和聪慧崇高于一身,并强调丰满热情的女性美,这奠定了提香日后一系列女性典型的风格特征。
1525年 ,提香与赛西莉雅结婚,婚前已有两个儿子庞波尼欧和欧拉兹奥,不久赛西莉雅又为提香生了一个女儿。1526年 ,《皮萨罗的圣母》揭幕。1528年,接受委托制作《圣彼得殉教》。1530年 ,提香着手绘制《圣母子与圣卡戴莉娜》,赛西莉雅病逝。1532年,提香结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并为查理五世绘制肖像画,甚得查理的器重。1533年,查理五世下令授予提香金矛骑士头衔,拉特良宫廷伯爵和皇家教廷伯爵。期间,提香为许多皇室贵族画像。1538年,为乌尔比诺公爵弗朗西斯科绘制身着军装的肖像画,其子收藏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并完成威尼斯大议会厅战史壁画作品。
1542年 ,提香为教皇保罗三世的孙子绘制肖像画。1545年 ,他接受枢机主教亚里山德罗•法内斯之邀请赴罗马访问,创作《达那厄》,受到米开郎基罗的赞誉,色彩与素描之争第一次短兵相接。在罗马,提香以为其子提供保障为条件,完成了“教皇保罗三世同其侄子像”,他因此荣获罗马名誉市民称号。1547年,老友赛巴斯蒂安•皮昂波去世,教皇请提香接任其遗留下来的掌玺局长职位。1548年,提香接受查理五世的邀请,出任奥格斯堡皇家官方的画师,绘制《查理五世骑马像》和《皇后伊莎贝拉肖像》等,当时,查理五世也是神圣罗马的皇帝。在西班牙,提香绘制了查理五世骑马的姿态。通过这一画像,来诠释当时欧洲权利最大的皇帝。威尼斯最伟大的大师提香,巧妙地运用光线与色彩,完成了这幅充满威严的肖像画。提香凭借无以伦比的描绘功力,赢得了查理五世的信赖,不久之后,皇帝授予了他骑士称号。并为多位帝国家族成员绘制画像。这年10月,提香返回威尼斯作短暂停留。1550年,再度前往奥格斯堡为皇帝家族制作肖像画。1551年,向查理五世辞行,返回威尼斯。1554年,赠查理五世《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礼赞》巨作。
提香的中期创作阶段包括1520~1555年。一般都认为提香个人风格形成以后,终生变化不大,这可能与他的生活境遇以及威尼斯的政治形势都比较稳定有关,但各期创作仍有其特色,而中期的特色则是益趋平稳庄重,增加了雍容华贵之感,他的艺术主顾也从威尼斯的上层市民扩及于西欧各国的帝王宫廷。这时期的代表作有:《佩萨罗圣母》(1519~1526)、《圣母参拜神庙》(1534—1538)、《乌尔比诺的维纳斯》(1538)、《查理五世骑马像》(1548)等。
《佩萨罗圣母》同放置于弗拉里教堂的《圣母升天》祭坛画,都是应威尼斯豪门佩萨罗家族之请而作。它的尺寸比《圣母升天》略小,构图上却有新创,把圣母和婴孩耶稣的形象置于右上部,背景是宏伟的古典式柱廊,柱子极其高大,画幅仅见其下部,柱前有天使从云端降下之景,益增场面之宏伟。佩萨罗家族大小成员环跪于圣母高踞的台阶之下,圣母身旁则有圣彼得及圣弗兰奇斯,人物多而不杂,面貌细部以及服饰旗帜都刻画入微,色调富于质感,佩家的一个小孩尤其画得精彩。这幅圣母像表明提香在构图写实上也有极高的造诣,非仅以色彩取胜。《圣母参拜神庙》则是类似壁画但实际上作于布面的巨幅作品(3.47×7.77米),表现玛丽亚年幼时参拜神庙备受祭师爱戴的故事,人物众多的场面安排得有条不紊。左为庙前的群众,右为站在高台阶上的祭师,幼年圣母则正走在台阶中段,全画具有隆重盛大的纪念性气氛,同时又是非常真实的日常生活情景的写照,群众人物的个性、姿态、衣冠和背景建筑物的描写令人有置身于威尼斯教堂之前的实感。此画构图稳定、情调庄重,充分代表了提香中期作品的特色。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是应乌尔比诺公爵之请而作,虽借维纳斯女神之名,实际上是表现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位美丽的裸体女性。维纳斯取躺卧姿态,与吉奥乔尼的《睡着的维纳斯》相仿,但背景完全不是牧歌式的田园风光,而是一间贵族的居室。女主人似乎浴后休憩,卧榻旁有小犬相伴,内室还有女仆备衣侍候。这种家庭情趣固有助于加强亲近温存之感,但也具有较浓厚的迎合上层阶级口味的倾向。在维纳斯形象的塑造上,提香充分发挥了他的健美风格的特色,着意于刻画理想的健康完美的女性,既神采奕奕,又楚楚动人,成为裸体女像中难以企及的典型。吉奥乔尼笔下沉睡的维纳斯,头倚在画面左上角被金线滚边的暗红色绸缎覆盖着的崖坡上,手臂上弯,盘向头后发边,身体全裸横躺在银白的绸布上,腿由画面中心伸向右下角。她安宁地闭着双眼,面向观众,躺在草地上,与自然融为一体。她象是在梦中,不知道有人正在欣赏她。在她后面的右上角是一座被遗弃的城市,使人有远离人间的感觉。画中,提香把维纳斯搬回家中,让不食人间烟火的爱神住进贵族妇女雍容华贵的寝室里。画面中的爱神头靠在左上角白色的枕头上,手臂向前弯曲,倚在枕头上支持着上身。身后暗绿的帘幕将画面分成两半,身体如吉奥乔尼沉睡的维纳斯一样,裸露着横躺在白色的绸布上,腿由画面中心伸向右下角,但她却将视线投向画外,注视着走过的观众,寻求悦己者。右上角未被帘幕遮闭的厅中,有一个身着红裙、远离观众的妇人面左而立,在她前面有一位白衣少女背向观众跪着工作,观众对她们而言似乎并不存在,与悠闲的想与人们交往的爱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使人想起提香的代表作“天上和人间的爱”。自由自在、半坐半站于水池右边裸体悠闲的女神,充满爱心地注视着画面中赤裸着身体在戏水的孩童,与坐在左边盛装面对观众,背对着孩子的年轻妇女形成鲜明的对比:赤裸、自由的女神与被华服约束的俗人。 此后,提香还创作了不少以类似维纳斯的女性形象为中心的古典神话题材的作品,例如《维纳斯与琵琶演奏者》(约1560)以及表现达那厄和宙斯的爱情故事的几幅名画等。提香还以其健美风格改造了宗教画中的女性形象,除了使圣母也体现他的理想而外,还重新塑造了一些女圣徒的典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格达林。按基督教传说,马格达林为一改邪归正的妓女,被教会树为忏悔得救的楷模。但提香笔下的忏悔的马格达林却以其健美的体态和深沉的精神境界令人感动,被当代人誉为最美的图画。这类宗教画对日后的巴洛克美术有很深的影响。
在提香的中期创作中,肖像画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此时他已成为意大利以至整个欧洲艺坛最负盛名的肖像画家,因为达•芬奇、拉斐尔早已去世,米开朗基罗则不重此道,于是各国各地王公显贵皆以得到提香画像为荣。他的肖像作品相当丰富,从皇帝、教皇以至名门仕女皆得传其性格容貌。对统治者的内心世界揭露尤为深刻。除了传统的半身像,提香还善于制作全身像和为商人富豪等绘制多人物的群像,从典型环境中展示典型性格。《查理五世骑马像》是他最著名的肖像作品之一,表现皇帝在米尔贝格战役前纵马出林之状。人马颇具英姿,在面部刻画和动作姿态上充分表现了这个著名政治人物的复杂性格,集狡诈、顽强和残忍、伪善于一身,背景的拂晓山林的描绘则起着强烈烘托作用。
1556年至1567年,先是好友亚里提诺猝死,令提香伤痛不已。1557年,查理五世退位,并于次年去世,提香不再顺遂。1561年,女儿拉维妮雅过世,给提香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这期间,提香为圣多米尼克教堂创作了壁画《十字磔刑》。此外,还创作《狄安娜与阿代奥纳》、《狄安娜与卡利斯脱》。提香创作的《圣劳伦斯的殉教》,赠予腓力二世。 1565年提香创作了油画《忏悔的抹大拉的玛丽亚》又名《忏悔的玛德琳》,这幅画是提香颇具创造性的作品,《忏悔的玛德琳》的流行面及影响力都非常广泛,在提香的一生中就出现过许多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对这幅画的摹本。画面的主人公,把手放置在胸前,祈祷着上天的宽恕。她的长发披满双肩,遮住了前胸,同时她抬起头来凝望着上苍,虔诚的双眼中满是忏悔的泪水。这幅画深深地触动了观者,尽管人物形象非常美丽,但她唤起的却是同情而非色欲。
从《忏悔的玛德琳》的色彩安排上看,这些金发调节、衔接了整个画面的色调,使她身体上明亮的米黄色和背景中薄涂的深棕色之间有了一个和谐的过渡。这一系列的暖色又与右上方深蓝色天空形成了对比。与此同时,抹大拉的身形又在左下角的一个小罐上得到了回应。位于画面前方的是一本摊在骷髅上的圣经,这个素材渲染出了一种浓烈的宗教气氛,使画面的主题显得深沉凝重、刻骨铭心。她那波动回旋的发型准确地传达出了内心中颤栗悔罪的情绪,脸上害热病一样的表情显现了她对未来的焦渴和热切的希望。
通过《忏悔的玛德琳》这幅画,提香为他的同时代人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绘画类型:一个展示出肉体之美的宗教形象。它的出现立刻引起了人们的热切关注,这个有血有肉、生动美丽的形象使很多人流下了眼泪,这正是许多呆板单调的祭坛画所缺乏的。提香所描绘的感官世界,以及他那自由奔放的精神,后来由他的其中一位弟子继承了下来。这位画家就是具有过人才华,令提香都嫉妒的丁托列托。
1568年,提香请求威尼斯政府将他的经纪人执照转给其子欧拉兹奥。1570年,另一好友桑维诺去世。1571年,威尼斯政府请他制作《海战纪念图》,提香只派助手去做。 晚年的提香为自己画了一件作品《圣殇》。据说他是为了装饰自己的坟墓而创作的。这幅画成了提香的遗作。画中抹大拉的马利亚高举右手,像是要寻求拯救一样。圣母玛利亚抱着耶稣基督的遗体,用充满慈爱的眼神凝望着他。提香在晚年的时候,褐色的运用变得多了,可是他那耀眼的光彩的表现力,却丝毫未见消退。这幅作品与以往的作品相比,笔触显得比较粗糙。或许这是提香领悟到自己的死期后,把自己的灵魂托付到画布上。有人说画中跪在地上的圣耶柔米,就是提香的自画像。他一直盯着死去的耶稣基督的脸,像是在宣告:他已经接受了自己的死期正悄悄临近的事实。1576年,一场可怕鼠疫袭击了威尼斯,提香来不及完成《圣殇》,他那将近90年的人生就落下了帷幕。人们在北部海岸提香的别墅中找到了他,和死亡捉迷藏的游戏结束了,他在86岁时终于向死神屈服了,提香同他的儿子以及50万威尼斯人成为这场大鼠疫的牺牲品。提香死后被葬在用他自己的名画《圣殇》装饰起来的一座教堂中。他一生创作了500多件作品,画作中色彩丰富的表现力,经由威尼斯的画家们传承了下去,对欧洲后来的绘画有很大影响。
从1555年至逝世,为提香的晚期创作阶段,其特点是油画技法掌握更为娴熟,笔触奔放,用色之妙,达于极致。威尼斯画派原来就以色彩见长,这一特色,经贝里尼及吉奥乔尼而在提香手下发展到极点,终于完全摆脱了文艺复兴美术的主流──佛罗伦萨画派的着重线描的传统。提香的早期与中期创作在用色方面已很杰出,但形体犹轮廓鲜明,近看远睹皆宜;晚期创作则用宽大粗放的笔触和成堆的颜料绘成,只能远看才能领会其完美。这个变化在16世纪时已被画界注目,但真能了解其意义的艺术家却不多。实际上它标志着真正的西方近代油画的完成,并从技法的突破影响到艺术造型从物象理解为主转变到凭靠光色构成的视觉印象。因此它不仅是17—18世纪西方绘画的一个主要源头,而且影响了日后的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画派。这类晚期创作的代表可举《欧罗巴的劫夺》(约1559~1562)和《基督戴荆冠》(1570~1576)。前者表现希腊神话中的女郎欧罗巴被宙斯变成的白牛渡海劫走的故事,后者则描绘基督受刑前被人戏弄的情景。《欧罗巴的劫夺》在极力刻画少女遭劫的惊愕激动气氛之外,配以碧海白浪和雾色迷茫的群山,烟云水气与霞光夕照交织,达到了彩色缤纷、光影闪烁的迷人效果。《基督戴荆冠》则着重烘托悲剧性的气氛,从暗黑仅见火光杖影的环境闪现出几个人物,除光与色的对比外,细部描画皆趋模糊,但整体效果异常突出。
提香漫长的生命使得他可以经历不同的阶段,如果说他的作品是从一种对大自然的令人愉快的视野开始的,充满生机而又理想化,带着古典主义色彩,提香对色彩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用色大胆,色调极其丰富明快、微妙而准确;他的笔触热情奔放,流畅自如,不拘陈规;画面响亮而又和谐,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雄浑、华贵之美。
长期的艺术生涯和丰富的创作实践,使提香为16世纪威尼斯画派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推动,几乎所有威尼斯画家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提香的教导与影响。到16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和罗马的文艺复兴艺术已趋衰微,而威尼斯画派仍继续繁荣,其中就包含着提香艺术的功绩。 在十五世纪之前,画都是直接绘制在画板上,由于威尼斯是水城,环境潮湿,画板很容易受潮,很快就会全部报废。这时,出现了帆布固定在木板上的画布,它非常适合威尼斯的气候。在十六世纪的时候,画布被普及到了其他地方。提香用笔有力,而画布的编织纹路比较粗糙,正好适合他。而且提香总是直接将油画颜料涂在画布上,所以他完成了色彩鲜艳,而又有层次的作品,这是以往的画家做不到的。提香之前的油画,人们大多采用先画素描稿,再层层上色的透明细腻的多次画法。提香在后期的作品中大胆采用了直接用色彩塑造形象的油画技法,用明显的笔触描绘对象,使色彩在绘画中不再依附于素描关系,具有了独立意义。直接画法使作品显得自然生动,就像草图一样随意轻松,这样还可将色彩画得更厚重更富于质感。提香在他的作品中运用了辉煌绚丽的色彩,被人们称之为“提香的金色”。
提香的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多变化,洋溢着活泼的生命力。他一生既有米开朗基罗那样的高寿,又有拉斐尔那样的一帆风顺。如果说达芬奇表现人的智慧,米开朗基罗表现人的力量和运动感,拉斐尔表现人的完美,那么提香则用漂亮的色彩和笔触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以及人们欢乐的情趣和女人体的魅力。
威尼斯出现象提香这样在色彩上如此热情饱满的绘画大师,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人们在经济优异的条件下,对自由与入世哲学的兴趣日趋强烈。提香借希腊神话题材以表现人生的欢乐与享受,正符合一部分人在长期神学思想禁锢下产生的逆反心理。像他这种用色鲜艳,又加上光影表现的绘画作品,是威尼斯画坛上前所未有的。
提香在世时享有盛名,受到其同时代的人的极大仰慕,在威尼斯的一座宅第里过着奢侈的生活,身边围绕着文学工作者和音乐家,这些都得益于他靠美术创作获得的大量财富。提香得到了来自祖国和外国亲王的最大荣誉,但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次外,并没有抛弃自己的故乡。他为当时——卡洛斯五世——最高阶层的人物画像,是最受那些人尊敬的画家,他被授予帕拉蒂努伯爵称号,并完成了最具种类变化的图画,其中值得突出的有宗教、神话和隐喻题材。 提香在威尼斯画坛独步一时,他被选上威尼斯官方画师的席位,但画家对此并不感兴趣,他委婉地拒绝了这份高俸厚禄。因为在威尼斯共和国,宫廷画师实际上的地位并不比宫廷乐师、厨子、甚至小丑高多少,他宁可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以谋求更多的自由去招徕主顾,也不屈从于某一个权贵。在美术史上,提香可以说是第一位不依附于统治者的画家。法国国王亨利三世亲临他的画室,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在随从的簇拥下来到他的画室,发现一枝画笔掉在地上,弯下身子去为他捡起来,提香说:“我不值得你为我捡起一只画笔。”查理五世风趣地对他说:“世上最伟大的皇帝凯撒都应该服侍你。”
在谈到绘画时,提香说:“不是每个画家都有画画的天赋。实际上,遇到艺术上的困难时,很多画家会由此而失望。没有必要天分的艺术家,在压力之下的作品,只会杂乱无章;绘画是一种需要平心静气的职业。画家必须不停寻找事物的本质,一直表现他在绘制的人物的根本特点和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