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服饰
七日后,睡仙功初见成效。我面色红润,步履轻盈,食量更是让母亲又惊又喜。每日午饭后雷打不动睡一个时辰,得了"睡仙子"的雅号。
这日大嫂唤我和三姐学女红。看着她手中的旗袍,我猛然惊觉——这是晚清!后世那些精美汉服改良款式,随便拿出一样都能惊艳世人。
"娓娓走神了?"三姐促狭道,"莫不是又想曹家郎君?"
"我想到种新衣裳。"我取过纸笔,寥寥几笔勾出改良汉服——立领斜襟上衣配曳地长裙,袖口绣着缠枝纹。既保留了汉服韵味,又简化了繁琐之处。
"这......"大嫂眼睛一亮,"若用杭绸做面料,襟口缀珍珠纽绊......"
半月后,延川县闺秀圈掀起风暴。李家"才女装"一衣难求,订单排到三个月后。大嫂和三姐忙得脚不沾地,我定下规矩:每日只做五件。物以稀为贵,更要保证品质。
而我则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每旬检查曹震方的课业和体质。五禽戏、兵法韬略、西洋格斗术......我按未来特种兵标准训练这个文弱书生。有次他累得瘫倒在地,却咬牙道:"心兰,再来!"
看着月光下他倔强的侧脸,我忽然想起前世教官的话:"最好的战士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有毅力的。"
肆·兰兮
"姑娘,该用膳了。"清脆的声音将我从冥想中唤醒。春兰——现在叫兰兮的丫头端着食盒站在门口。自打买回这个丫鬟,我便教她识字算数,未来她将是我得力的助手。
"今日是茯苓粥?"我嗅到淡淡药香。兰兮点头:"按姑娘教的,加了薏仁和山药。"
窗外传来孩童嬉闹声。最小的弟弟在院中追逐蝴蝶,母亲坐在廊下缝补,嘴角含笑。这一幕与记忆中《幽香馆存稿》自序描述的凄惨晚景天壤之别——
"与庚午年携带二子,远涉千里,投亲未遂,留寄青门三十余年,求一枝之不得,鹪鹩见笑!"
我握紧拳头。既然上天给我重活一次的机会,我必不让历史重演。曹震方会活着建功立业,李家会更兴旺,而我将以李娓娓之名,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写下全新的传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