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去市场买东西,我挂着耳机,骑着机车,耳边是悦耳的歌声和温煦的风吹。天气让人觉得舒服极了,我现在居然能毫无心妨的加速前进,这种感觉好爽啊!
曾经,那些关于车类的名词都是我的恐惧。自行车、摩托车、汽车。无一例外。
这些恐惧都源于我小时候经历的一些不好的意外,比如8岁那年,刚会骑自行车,我就骑着去集市,回来的时候在一个陡坡上没有控制好刹车,直接摔到坡下的鱼塘里,伤的挺严重的,嘴上一条伤痕陪伴了我的童年好多年。从那以后我就不敢碰自行车了,每次去秋游都让同学带。还有一次我跟老珍、啊华、惠玲去金山水库玩,回家的时候快下雨了,我坐老珍的自行车后,大家都拼命骑,为了尽快找到可避雨的人家,结果我因为不好意思让老珍骑慢些,坐不住了从后座直接脱落,坐地上喊她们三人,她们回头看见,笑的都说不出话了。我自己也觉得滑稽,一路笑着回家的。
10岁的时候,我妈妈要去集市卖鸭仔,那时候我们家敷鸭仔,在马路上,我妈要挑着鸭仔没法顾到我的安全,我就活蹦乱跳的窜来窜去的。20年前的路几乎都还是泥路,汽车一过,尘土漫天飞,我走在外面,突然一辆车跟我擦衣服而过,我妈吓得大声叫起来。开车的人还在前面几米停下来摇窗骂,我也被吓的惊魂失魄的,后来我妈还请隔壁的婆婆给我收惊来着。从那以后我走路基本只敢靠边走,看到前方有车来,都会站在那等车过了再走。加上后来我晕车严重,对汽车这个东西就更无感了。
高二的时候,有一次中午放学去吃午饭,路上光顾着买水果,没注意到行车,结果一台摩托车刚刚好停在我正前方,还好刹车及时,摩托车的轮子刚好擦到我的脚背,把司机吓的半死。可能差那个零点几秒,我就得往救护车上躺了。
这些经历让我对车的距离感拉的越来越远,恐惧感越来越近。
初中时因为学校离家太远了,每次等车都要等好久,2.30十个小孩挤在那种小货车上,一颠一颠的感觉都要被颠出去。看到有的同学自己骑车去学校,我是又羡慕又心有余悸。后来我爸有一天心情好,给我买了一台超好看的粉色自行车,每天看着它躺那里觉得好可惜,钱又花了,再不骑我姑就要来拿走了,矛盾的心理鼓捣着我推出自行车去试了试。才发现长大的自己其实已经完全可以控制住自行车了,尝试了好几次之前出事的坡段,完全没问题。这才又开始敢骑自行车了。
上大学以后,每年回到家都有初.高中同学聚会,别人都是自己骑摩托车去参加,只有我要搭载同学的车,或者要求我爸带我去。不管去还是回来都是一个麻烦。我妈就说我了,说我怎么胆子这么小,家里所有人都敢学,就我连学都不愿意学。当然我对我妈的话根本就不放心上,因为我真的不想学。
出来工作以后,我妈也催了我好几次去考驾照,身边的同学同事也都趁年轻有时间去考驾照了。有一年吧,考驾照好像是件超光荣的事,但凡刷个圈,不是晒黑就是晒证照的。就我,一点落后的羞耻心都没有。
我就喜欢坐公交车窗口,听着歌,享受生活的慢。
其实啊这些只是为自己的胆怯找的借口,也是因为生活中缺了这些工具还有别的可替代罢了。
结婚后,我第一次觉得会骑机车和开车的重要以及必要性。
以前住台北的时候,那边交通非常方便,怀孕后就搬回中南部嘉义来了,这个城市有个特点,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居多,家家都有机车和汽车。所以这里几乎看不见出租车,要打车需要打电话预约。公交车更不用说了。
期间我觉得每次出门都要我老公带,觉得特没自由,所以我试着学了骑机车,但是发动的时候忘记压刹车,直接撞墙上了。然后就被一直念,我又放弃了。
后来感情变得越来越糟,都想到一走了之了,可是发现想走都走不成,连约车都不会,那时我才暗下决心去学车。
报考驾校后,钱也交了,就硬着头皮去上课了。我那是最后一批不需要路考的,考试时教练还坐我旁边打暗语,就这么蒙混过关的考过了。回家的时候,老公把车给我开,因为不熟悉路,结果回去时弄个逆行,被骂的半死,看吧,这男人就是我成长路上的拦路虎。
不过我还就越挫越勇了。
孩子上学后,学校离家很近,在巷子里开车也不方便,所以不得不学机车了,一开始我还是拒绝买摩托车,太重我把控不了。所以在我的要求下买了台昂贵的电动机车。内地一台雅迪才多少钱,我这类似雅迪电动车的小毛驴居然要6000块了,所以买来我也是倍加爱惜。
因为轻,所以骑起来毫无压力,可不到一年,这电池就不行了,换电池要1000块,为了这个钱我是坚决不换了,就尝试骑老公的机车。
有了电动机车的经验,发现我骑老公的重型机车居然一点也不费力,而且恐惧感也减轻了很多,多骑几次,我就抛弃了我的小毛驴了。
现在回头想想,从自行车到机车,再到汽车。我居然全部攻破,已经由恐惧转变为对它们带来便利的感激了。确实啊,生活中的种种不愿意尝试或者恐惧,只是没有逼自己一把而已。但凡你需要它,必然会奋尽全力去突破心防,去攻克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