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忧心忡忡,貌似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
随后,她悄悄对我说:“我觉得,可能是你我的问题,导致了孩子不自信,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唯唯诺诺、不开朗的性格。”
她继续说:“你看,你又不是公务员,工作也不稳定,投资也没赚到钱;我更严重,全职在家,根本没有收入。你别以为孩子不明白,心里其实是很清楚的。是谁都会对比,别人家父母要么身居要职有权有势,要么经商成功挥金如土,而自己的父母那么不争气,这对孩子是不是很沉重的打击?”
我觉得很有道理,也感受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点了点头。
顿了顿,她又说,“正如我哥所说,做人要有上进心。既然你很会考试,何不像他所说的那样,赶紧考个建造师,再考个造价师,不够的话再考个会计师,对了,一定要考个注册消防工程师,听说那个证最值钱。”
我说:“不行啊,现在国家对挂证这事开始严查了,考了也白考啊,这事儿还得另想办法......要不策划一下抢个YH,反正我们周边的YH也挺多的。”
“让你考证你不考,整天把时间浪费在你那烂微博上!”说完头一甩,生气走开了,再也不和我说一句话。
我哪有在玩微博,我玩的明明是简书。
然而,我却不得不认真去想,父母能力太弱,真的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吗?
我承认,这些年来,我确实混得很差,我不想为自己开脱。可是,即使是今天,我也在努力做事,并没有放弃,没有破罐子破摔呀!
我开始回想自己的童年。
小时候家里也很穷,父亲是位工人,工资要养一大家人,母亲是农民,也没什么经济收入。隔壁阿姨见我读书、干活都是一把好手,经常当着我父母的面夸我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既便被当面称为“穷人”,我也不曾因此埋怨父母,嫌他们赚得少,更别说因此感到自卑呀。
所以我认为,因为家里不富裕导致自卑从而影响性格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这件事情可能当父母的更在意,觉得自己不能给孩子更好的条件,心中有愧。
我们对人的心理、性格,以及个人奋斗的意愿这些东西应该有个常识性的认识。
为此,我在书架上取下了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重温了那些我模糊记得的章节。
上文提到的那种唯唯诺诺、不开朗的性格,其实是一种“被压抑的个性”。其特征是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性自我,显得停止、避免、禁锢、束缚。这样的个性拒绝表现自己、害怕成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在内心深处。
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做一些释放个性潜能的练习就行了,而不是必须把父母变成英雄才行,因为这也不现实。
当然,父母能力强,肯定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然而,父母的能力无法说变就变,父母也只是普通人。
其实,这世上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东西并不一定只有财富或权力,也可以是自己本身。
鸟儿之所以能够坦然站在树枝,不是因为枝叶有多牢固,而是它相信自己的翅膀。
了解自己能够应付各种局面,对未来抱有信心和希望,这就是个人内心的安全感。
人这一辈子,财物终归会耗尽,名声随毁誉而浮沉,唯有自我,可以依赖终身。个人内心的安全感,才是真正值得拥有的安全感。
一个人能力弱,我觉得并不严重。
一个人对自己的努力不再抱有希望,或者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才是最悲催的事情,因为他缺乏了内心的安全感。
今天所讨论的这件事情,我觉得与孩子关系并不大,它体现的,是一个全职妈妈的内心困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