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多条件求和,大家自然会想到SUMIFS,但当求和条件比较多,或求和条件发生变化时,就要对函数公式中的条件进行添加或变动,甚至有些变动还比较复杂。
这时,如果用DSUM来进行同样的运算却要简单、方便很多。
先回顾一下SUMIFS函数的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SUMIFS(求和区域,条件区域1,条件1,条件区域2,条件2……条件区域N,条件N)
如下图所示,如果要求符合黄色区域这两个条件的销售额,用SUMIFS函数时,求和区域是E列所在区域,条件区域1为A所在的列,条件1为“A”,条例区域2为B所在的列,条件2为“A-1007”。如图1

公式计算结果如图2:

而用DSUM函数来求同样条件下的结果,它的各参数则简单的多:
=DSUM(源数据区域,求和字段名称,求和条件区域)
所不同的是,DSUM的求和条件需要单独放置一个区域(即图中的黄色区域)。
在表中,源数据区域为A2到E11的区域,求和字段名是“销售额”,即E2所在单元格,条件区域是G2到H3的区域,公式最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图3

从直观上看,第二个函数的内容也比第一个函数内容简单,而且不止如此,当条件区域增加时,比如增加“当销量>30”这个条件时,SUMIFS函数的公式中要增加条件区域和条件两个内容,而DSUM函数只需变动一下求和区域的范围即可:如图4-5中的公式


不仅如此,当条件区域中的求和条件,从AND的同时符合变为OR时的只要符合任意一个时,用SUMIFS函数,公式会更复杂,这里不作演示,而用DSUM却仍是那一招:变动求和条件区域的范围即可(G2:H4)。如图所示:

这样的多条件求和是不是爽快多了?
只要记住这个比较陌生函数的三个参数内容,让你的多条件求和之路不再复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