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乘的公交车终于到了。
等它停下,才发现这是辆新车。车门打开自动移到旁边,而且底盘较高,上下车还有两级台阶要走,走上去感觉坐上了长途客车,就连座位也是那种高背中间有凹陷的样式。
整辆车的舒适度比通常的公交车是提高了不少,只是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我晃忽间觉得自己乘的是长途大巴,脑袋似乎都觉得有些晕乎乎的。
看着四周的窗户,它的密封性是不是太好了?总觉得里面闷的慌,明明挺舒服的座位也觉得不得劲。
好不容易到站下了车,那种晕车的感觉才算好了些。我回头又看了看停着的车,“纯电动”几个字映入眼帘,这完完全全是电动汽车,愣是让我坐出了汽油车的感觉。
可能自己心里总是想着晕车带给我的不适感,进入到相似的环境,对晕车的厌恶自然而然占据了我的心神,以至于日常的车程也觉得变长了很多。
我不知道这晕车是心理作用大些还是身体真的不适应,反正在一次长途车上被挤的呕吐了之后,就对晕车这件事十分介意。连带着工作也受它影响:凡是需要出差的工作尽量避免。
母亲在这方面比我更甚。不得已要出远门,她会尽量少吃东西,就怕晕车时呕吐。头晕的滋味不好受,吐起来更难受,出门对于她来说不亚于去受酷刑。
但她如今却一天至少乘车两次,看上去一点事也没有。要不是我亲眼所见,都以为以前晕车的她是装的。
原来,有段时间她非要去外地,想去看看一个名人的故居。但我们都要上班,她便和一群年纪差不多的姐妹跟团走了。不知是不是她心里强烈的愿望战胜了一切,一路上她居然没晕车,精精神神的回来了。然后,跟着别人去什么地方搞活动,乘公交竟一点事了也没有,与那个怕晕车的人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其实,这晕车还真是不宜逃避。一直以来,因为晕车之故,出门我能走路就不骑车,能骑车就不乘车。但上班的地方远了,不乘车解决不了问题,只好硬着头皮去。
没想到,乘久了,晕车竟然没那么厉害了,似乎身体逐渐适应了这种状态,不得不说这是意外之喜。
若把“晕车”当成一种“困难”,特别贴合“困难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或许,什么事不能一次就下定论,而应多做尝试,说不定转机就会出现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