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思考、应用、反馈、调整
浅谈移动互联网下的超级IP运营

浅谈移动互联网下的超级IP运营

作者: 人生精进林洛羽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08:16 被阅读70次

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构建了这个加速度裂变的时代,越来越多社交产品出现在人们面前,越来越多UGC(用户生成内容)和PGC(专业生成内容)涌现,产品和信息过剩的态势下,注意力就变得稀缺,从而造就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 化表达,并使得IP化生存,也成了一种新的商业现象。

以往的IP,主要是指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的泛娱乐表达,举个例子,像《盗墓笔记》、《鬼吹灯》和《三体》,它们先是作为文学作品诞生,后逐渐开发成游戏,电影或者电视剧,也像《同桌的你》和《栀子花开》,先是红遍大江南北的音乐作品,后被开发成电影。

用一句话总结:IP的泛娱乐表达,就是原本一个具有知识产权的作品,在它成为一个商业符号后,被开发成了各种娱乐形式,如文学、游戏、音乐、动漫、电视剧、电影、文创产品等。

这是前几年我们最常见的现象。

而现在的IP,是指什么呢?

包括了可以自己吸引流量的互联网应用;人格化的内容形象;狭义上的自媒体大号;广义上的从抖音、快手、美拍、微博、微信崛起的各路网红如M哥、代古拉K;是变现能力强的淘宝主播李佳琦和达人张大奕;也是吸引打赏能力突出的游戏主播小苍或电竞主播Miss,他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社交符号和经久不衰的言论话题,不仅占据了最多的流量入口,还赢得了最多的商业回报。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这样一波超级IP的形成与其内在价值,并寄希望于通过这一篇文章,能够让大家更了解这样一个极具竞争力和发展势能的群体,也给未来要从事IP运营和个人IP打造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超级IP,听起来就是一个十分令人向往的词,和爆款文案、病毒内容一样,一旦出现就可以引发民众的狂欢,这是因为超级IP流量连接能力。

举个例子,香奈儿作为一个奢侈品类的超级IP,主动革新走秀形式,是时尚内容的原创力量驱动;O2O应用里的IP回家吃饭和e袋洗,让邻里的连接感骤增,唤起用户的是陌生又熟悉的情怀温度;王健林鬼畜摇滚力压鸟叔,王思聪成为中国第一网红,是跟帖、微博评论和朋友圈使然;罗辑思维成为垂直知识电商,是微信和优酷红利的表现;李宇春11年势能长新,靠的是自我迭代和忠诚的粉丝。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超级IP和其他产品的最大不同,是其具备独特的内容能力,自带话题的势能价值、持续的人格化演绎、新技术的整合善用和更具效率的流量变现能力。

人格化是超级IP的商业场景

随机消费的时代,每个天生带感的内容都意味着一次付费按钮的触发,流量正在迭代为场景,正在被人格逆袭。在超级IP快速崛起的时代,人们可能会被模特吸引,被设计师的情怀打动,继而完成一次合理又快速的商业购买行为。

内容只是购买依据,人格信用才是入口,场景则是即时性流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以达人买手点评与推荐来拓展流量的蘑菇街和小红书,内容正在不断同质化,各类短视频和垂类主播,长得越来越雷同,超级IP要发展,需要大量的内容和流量,而千篇一律的呈现,越来越难以识别,不能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就不是有价值的流量。

就好比抖音推送界面里,有些点赞百万的爆款视频,一打开主页,其他视频点击量却平平,这也就意味着这个账号,并不是具有商业价值的超级IP。

要想在小红书以及蘑菇街这样的内容聚合社区,分享越用心越细致,越接近微信长文案,就越能聚合信任,所有切中口碑与社交的产品,背后都隐藏着相同的造物逻辑——真实的达人持续生产内容,流量效率来自好口碑,人是渠道。

我们再以视频IP为例,有很多视频博主有着巨大的点击量和浏览量,但是能够将自己转化为订阅号的却不多,人们即看即走,没有想要长期跟随的欲望,我们可以说这是视频方引导订阅不够,也可以说视频方用户运营能力不足,但最有可能的是,它们走进了一个怪圈,只用心打磨了内容,以推送为主导,而忘记了超级IP的诞生,应该是以人为中心

超级IP的诞生还有一种现象,我们有时会看到某一波流量从某一个特定的平台开始聚集,如Papi酱,先是在新浪微博开始推送幽默搞笑视频,慢慢地在微博聚集起千万粉丝;罗振宇最开始是在优酷视频分发系列内容,继而打造出自己的内容识别度,但是在这些IP能量逐渐变大后,他们开始寻求新的流量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等。

特定平台成就了超级IP,但超级IP的内容膨胀需求与扩张属性却始终超越单一平台。

在吴声的《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一书中,作者将超级IP商业场景的“人格化”法则分为了八个更详细的部分:

内容是购物依据,人格信用是入口,场景是即时性流量;

真实的达人持续生产内容,流量效率来自好口碑;

魅力人格体本身也是自我迭代的新物种;

视频+达人+有趣+易转发=口碑;

人格化IP的扩张属性始终超越单一平台;

精准连接,亚文化就是主流文化;

持续经营差异化内容,反差成就IP的独一无二;

超级IP具有极强的能指性,独占品类,确认心智。

如何才能打造出超级IP?

超级IP有其自身的逻辑链条,有内容力和自流量的魅力人格,关键词包括了内容、原创、人格、流量、商业化。

具体表现为,内容能发酵,原创但可再生,足够差异化的人格形象,可期待的订阅机制,离交易很近、有变现能力的流量,以信用值为代表的社交货币,崛起于特定平台而超越单一平台。

能具备这些属性的个体,才具备成为一个超级IP的可能,这也是做IP化运营的关键所在。

移动互联网时代,超级IP是新的消费风口,新网红作为超级IP的重要表征,对互联网商业也提出了更多思考和挑战,人们挤破头想成为网红,互联网公司则在全球范围內捕猎红人。

这是一个流量互补的时代,平台为IP引流,IP为平台稳流,基于超级IP的商业生态正在逐渐形成,企业、品牌、个人都在加速进入IP化生存模式,而学会IP化生存的重点,在于系统形成IP运营能力和体系架构,从内容爆款到差异化人格标签到IP电商模型。

由此,PC时代的方法论将面临彻底的颠覆和重构。

IP不是一个新词,但超级IP却是一种新的形态,它聚焦于内容和人格,是更快破局的互联网方法论所在,运营IP就是运营势能,有势能才会有连接,而不具备超级IP运营能力的人,将再一次失去获取商业奇迹的机会。

相关文章

  • 浅谈移动互联网下的超级IP运营

    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构建了这个加速度裂变的时代,越来越多社交产品出现在人们面前,越来越多UGC(用户生成内容)...

  • 读<超级IP>有感- Sean苏毅

    最近,读了《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我将从什么是超级IP、如何打造超级IP以及超级IP如何进行商业化运营这三...

  • 移动互联网下视频直播风口浅谈

    从2016年年初开始的各大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网络直播平台更加倾向于借用移动设备的兴起实现人人都可参与直播的低门槛...

  • 优化转化漏斗,提升运营效果

    进入互联网下半场,移动应用的主战场从增量用户抢夺转向存量用户运营。用户使用移动APP时,通过路径去实现目的,路径中...

  • 社群运营之新媒体的困境

    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公众号运营越来越难做已成为普遍共识。 社群鸭运营者面临的困扰,不仅在于外部新的内容模式和平台的冲...

  • 书评|网红可以这样练成

    《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是吴声老师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深度解构移动互联时代新的连接符号和话语体系,帮助企业、...

  • 浅谈如何做好互联网运营营销?

    浅谈如何做好互联网运营营销? 牵手观望 互联网运营是啥?怎么理解?笔者认为互联网运营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我们可以分...

  • 浅谈互联网下半场的流量运营

    兴哥在今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我国互联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正式进入下半场,而显著特征就是流量红利的消失。 互联网下...

  • 互联网入门必读书之一,它让你更快入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各种新的岗位。如新媒体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等。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时间并不算长。而很多...

  • 移动互联网下的我们

    放眼现在,资讯爆炸、商品丰沛。每一个人忙忙碌碌的一天,从早上起床摸手机刷新闻、抖音、朋友圈开始,然后上班赚钱,晚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移动互联网下的超级IP运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qh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