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
你好!
我是你的老朋友,紫微老师。这封信的缘起自一位学生对我咨询,她最近饱受失眠折磨,去看了医生,医生说需要调节情绪,她问我有没有什么方法调节情绪。简单的交流之后,我了解她是学业压力太大,引发了焦虑的情绪,影响身体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到睡眠。我也曾被困在消级情绪中无法自拔,我深知那份痛苦,长期下来很影响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幸福感也是大打折扣。
前面几次给学生开展曼陀罗沙龙,征集大学主题和需求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也是困扰在学业压力上。那到底如何更好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困扰或对未来的迷茫。情绪如同潮水般起伏本是生命的常态,但如何与情绪共处,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却是一门值得探索的学问。
在此,我想结合彭凯平教授《生活中的情绪心理学》的一些内容,以及情绪对睡眠、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与你分享一些落地的建议,希望能为你点亮一盏心灯。
一、认识情绪的本质:从对抗到和解
彭凯平教授在书中强调:“情绪不是敌人,而是可以被驾驭的伙伴。” 情绪本身并无好坏,它是身心状态的“晴雨表”,提醒我们关注内在需求。例如,焦虑可能源于对未来的担忧,愤怒可能指向未被满足的边界感。与其压抑或否定情绪,不如尝试以下方法:
觉察与命名情绪:当情绪涌现时,用语言描述它(如“我感到焦虑/委屈”)。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过程能降低大脑杏仁核的应激反应,帮助恢复理性思考。
接纳而非评判:允许自己感受负面情绪。正如书中所言:“情绪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外在事物无法伤害我们,但对它们的信念与态度会。”
二、情绪对睡眠的影响与改善策略
失眠常与情绪困扰互为因果。长期焦虑或压抑会导致入睡困难,而睡眠不足又会加剧情绪波动59。对此,你可以尝试:
调整作息与环境
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周末避免“补觉”破坏生物钟。
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可听轻音乐或进行腹式呼吸(手放小腹,默数呼吸)帮助放松。
释放日间压力
白天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促进内啡肽分泌;但睡前避免剧烈活动。
写“情绪日记”记录烦恼,清空大脑负担。
借助自然疗愈
睡前泡脚至微微出汗,促进血液循环。
饮食中增加小米、红枣等安神食材,避免咖啡因和过量晚餐。
三、情绪与身体健康:避免“情绪负债”
长期情绪失衡会引发头痛、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具体方法包括:
生理调节
愤怒时按揉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或抬头挺胸打开迷走神经,缓解胸闷。
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激活副交感神经,快速平复情绪48。
能量释放
捶打枕头、跑步等物理释放,避免情绪积压。
闻喜欢的香味(如柑橘、薰衣草),通过嗅觉刺激愉悦感。
四、人际关系中的情绪智慧
情绪管理不是“强装稳定”,而是学会健康表达。书中提到:“每一次对亲人的怒吼,都是一把刺向关系的利剑。”建议你:
非暴力沟通
用“我感到……因为……”句式表达需求(如“你迟到时我感到失落,因为我期待和你共度时间”)。
设立边界
远离消耗型关系,健康的人际互动应允许情绪流动而非单方面忍耐。
善用“第三方视角”
冲突时想象自己是旁观者,理性分析问题根源,而非陷入情绪漩涡。
五、给失眠同学的具体措施清单
若你正受失眠困扰,可逐步实践以下步骤:
环境优化:使用遮光窗帘、耳塞;保持室温18-22℃。
行为调整:
白天接触阳光30分钟,调节褪黑素分泌。
床仅用于睡眠,避免躺床玩手机。
认知放松:
若20分钟未入睡,起身阅读枯燥书籍(如教科书),待困倦再回床。
正念冥想:专注呼吸,接纳杂念而不评判。
结语:让情绪成为生命的盟友
彭凯平教授在书中写道:“了解情绪的本质,我们便能将‘情绪陷阱’转化为‘情绪优势’。”110 愿你学会与情绪和解,在睡眠中修复身心,在关系中传递温暖,在压力中孕育韧性。若某刻感到无力,请记得:求助是智慧而非脆弱,专业心理咨询或朋辈支持永远向你敞开28。
你的朋友
2025年5月1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