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及其对世界未来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为全球提供了新的现代化路径选择。通过分析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和平发展道路,本文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打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格局,为世界未来提供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未来;人口规模;共同富裕;和平发展
引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其核心要义在于立足中国国情,坚持独立自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路径。这一道路的形成,源于近代以来中国对西方现代化冲击的回应,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应对,最终实现了内生式现代化的转变。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不仅是对“东方从属于西方”历史格局的突破,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确立与巩固。
人口规模巨大:从负担到优势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特征,既是发展的难题,也是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了资源分配、就业压力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这一规模也为现代化提供了最充分的社会内部分工和最完整的产业结构。与西方现代化依赖比较优势理论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内部市场的深度开发,实现了经济的自主性和韧性。
在实践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接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逻辑,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独立自主的精神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人口规模的巨大优势,使得中国能够在不依赖外部市场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案例:昆山打造“元宇宙”产业集群
昆山实际服务人口超过330万人,依托庞大且高素质的人才储备,率先实施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微软工业元宇宙应用中心、HPE全球数字创新港等标杆项目落地见效,“打造元宇宙产业看昆山、发展元宇宙产业来昆山”成为新的城市产业标识。
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的现代化路径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核心在于反对两极分化,而非追求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这一特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公平的重视,旨在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缩小城乡、区域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实践中,共同富裕的实现依赖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分配制度的协同推进。通过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中国式现代化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更注重分好“蛋糕”。例如,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此外,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城乡融合和区域均衡发展。
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路径,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贫富分化困境,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它表明,现代化并非必然伴随社会撕裂,而是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包容性增长,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案例:平湖-青田“飞地消薄”产业园
平湖市与青田县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共建“飞地消薄”产业园,通过“跨区域抱团”模式带动薄弱村集体增收,2023年已帮助青田县37个村实现消薄目标,成为浙江省“山海协作”升级版的典范。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现代化的双轮驱动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而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化建设的双轮驱动。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精神文明的发展贯穿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了文化主体性和价值独立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
这种双轮驱动的现代化模式,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启示: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腾飞,更是文化的复兴和精神的升华。它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若缺乏精神文明的支撑,将难以持续;而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更全面、更可持续的现代化。
案例:漳州芗城区“古城新生”
芗城区完整保留唐宋“九街十三巷”格局,通过保护修缮工程,让古城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文化地标;城西西湖生态园以生态修复为本,成为市民休闲热门去处;“中国女排娘家”基地建设,未来将成为体育旅游新地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选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特征,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这一特征强调,现代化进程必须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通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统一。
在实践中,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能源革命和产业升级,中国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显著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例如,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和装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的现代化选择,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它表明,现代化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对于全球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一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有助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案例:贵州榕江“村超”
贵州榕江曾经是全国最后脱贫摘帽县,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解放并发展新质生产力,闯出了一条发展新路——贵州“村超”,将体育赛事与乡村振兴结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和平发展道路:合作共赢的现代化范式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外交特征,体现了对合作共赢理念的坚定践行。这一特征强调,现代化进程必须以和平方式推进,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常见的扩张主义与霸权逻辑,创造出以和平、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现代化范式。
在实践中,中国将和平发展确立为国家对外战略的核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促进基础设施联通、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已吸引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这一以和平发展为核心的现代化范式,为世界提供了新的选择。它表明,现代化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对于全球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一范式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有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案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以“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已从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见证者成长为引领者,展现了中国在绿色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为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结论
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独特的五大特征,为世界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全球现代化进程的积极贡献。通过打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格局,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为世界提供了多元现代化路径的选择。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实现全球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3] 习近平.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8.
[4]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23.
[5]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6]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8]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9]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10]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11]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12]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13]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14]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15]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