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

作者: 洛辰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1-12-20 22:12 被阅读0次

第九节:不惑于外物。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既然立志于道,就不要为自己的穿做而在乎,那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以自己的穿做为耻,那我们也没什么好谈的了。“

解读:

结合上句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可能有很多学生在同孔子意义,追求道义,但是可能是装出来的,孔子是如何分辨是真心还是虚假的呢?

孔子看他是否会对自己的穿着,自己的条件不好而引以为耻。当一个人对自己的不好的穿着引以为耻,我也不用与对方讨论了。

既然志于道,就要做到不以恶衣恶食为耻。

不耻恶衣恶食与追求恶衣恶食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如果你有很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你刻意营造出自己恶衣恶食的场景,吃的很烂,住的也很烂。这种刻意的追求,也是曲解了孔子的意义。

例如,参加一个舞会,但是你的穿做很烂,没有很好的衣物。但是你依然能够与很多人一起交谈。不会因此感到不耻。

这个时候,如果参加一个舞会,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就会出现两种。一种是鄙夷,另外一种是同情。而鄙夷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恨不得叫保安当成轰走对方,因为他所穿着的衣物,并不符合舞会的要求。这种行为,你也不用过去与对方做过多的探讨了。

但是如果你对这个人抱有同情心,认为对方可能是忘记了,或者是因为没有相应以及合适的衣物。这就做到了不以恶衣恶食为耻。

晚宴虽然有规定,但如果有人出现了失误,我们也应该展现出自己的修为,对别人对一些包容和理解,不以对方为耻,不落井下石。

那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以恶衣恶食为耻呢?因为那个所爱的是物,不是人。他讲究的是排场,是我自己的面子,是我的头衔,是我的名声。当他考虑这个,他就会以恶衣恶食。这就与孔子说的:好仁者,无疑尚只”联系起来了。有些人表面爱仁,但是实际上爱的是物。关注的是别人怎么评价自己,怕别人决定自己没有礼貌、没有身份、没有地位。

那么,如何做到不耻恶衣恶食呢?随遇而安就可以,有条件吃好的,就可以吃更好的,穿更好的。但是,没条件,就尽量节俭,也不会因此而自卑,一不会以这个为耻。

外在的东西并不重要,也不用专门认为我就是最差的。

以之为耻的背后是可以追求。当你可以追求时,你才会更加在意这件事情,把它不断放大。而孔子的特点就是不找,不使劲,他对可以追求外在事物之人的态度是“未足与议也。”——根本不想和对方探讨。

真知的“好仁”并不说你穿上了儒家的衣服就是了,而是说,你的内心真正在追求仁义,追求道义。

这句话,提醒我们,讲究场合进行着装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不管对待自己,还是对待他人,都要做到不耻。

相关文章

  • 论语里仁篇

    第九节:不惑于外物。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既然立志于道,就不要为自...

  • 论语里仁篇

    第十一节:什么是君子的格局。 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什么是怀,怀揣着,内...

  • 论语里仁篇

    第五节:仁是一种舒服、惬意的状态。 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 论语里仁篇

    第七节:从一个人犯的错误,看穿这个人。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不同...

  • 论语里仁篇

    第七节:从一个人犯的错误,看穿这个人。 原文: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不同...

  • 论语里仁篇

    第十二节:为什么有人越有钱,越不幸福。 原文: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孔子说:“当你唯利是图,就会产生...

  • 论语里仁篇

    第十三节:礼是一个国家治理的核心,同时是快乐之源。 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 论语里仁篇

    第十五节:孔子的哑谜。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 论语里仁篇

    第十九节:陪伴的重要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的时候,就不要远行了,如果要...

  • 论语里仁篇

    第四节:美好的目标,会让我们成为美好的人。 原文: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恶有两种读音,读音不一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里仁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ct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