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位用自行车车载幼儿的妇女在自行车道被占用的情况下,骑进机动车道,不幸被该车道正在行驶的公交车撞倒,幼儿送医院后不治身亡。事发后占用自行车道的车辆离开。
痛心之余,笔者叹息,其实这是四方当事人意识上和行为上的疏忽所致,可避免的几个偶然合起来竟成了悲剧。
首先,路遇车辆占用自行车道,自行车需要往机动车道借道时,当事人如果回头看一眼,是否有汽车正在靠近行驶,同时扬手示意,这样起码可以进行基本的自我保护。
其二,车辆在占用自行车道临时停车时,如果打上双闪灯,旁道正在行驶的汽车会得到警醒而会注意到附近情况;如果停车时间稍长,汽车自觉驶进停车场,就会减少自行车进入机动车道借道的次数。
其三,作为靠近自行车道行驶的车辆,应随时注意自行车道的情况,如果余光瞟见前侧方有车辆占用自行车道,同时有自行车在该车辆后行进,您得打上十二分精神了,没准骑车人会突然拐进机动车道借道。如果您养成了预见的习惯(如按喇叭),就能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避免留下“一切已经太迟了”的遗憾。
其四,交通部门对于自行车道车辆停车的管理,如果能让各方真正做到“各行其道”(注:各行其道,交通秩序管理原则之一。即车辆、行人必须按照道路划分在指定的道路区域内通行。在本道内通行有优先通行权);如果对于机动车路边停车的管理和教育力度足够到位…..
每个人都是行人,每个人都有可能骑自行车,每个人都有可能开车,将心比心,保护自己,爱护别人。但愿这些“如果”都能实现,从意识上根除疏忽,降低出行的风险,共建和谐社会。
因为,平安是唯一回家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