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跟我说她一个舍友因为焦虑失眠回家了,朋友就读于某985研一。朋友的舍友前几天凌晨两点把他们叫醒说自己睡不着觉,心脏跳的特别快,她很害怕。
我对她舍友没有过多了解,知道的也仅仅就是是个学霸吧。不然也不可能保送到北京的985,而且这个女生自律程度惊人,大学四年她有着详细且缜密地学习计划而且对身材管理也很一流。但就是这样优秀的一个人,在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因为过于焦虑回家了。
我也有过这么焦虑的时候,我知道焦虑可大可小。没有深刻体会到这种情绪的人,往往觉得别人可能是无病呻吟,但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焦虑真的可以毁了一切。
我有时候想如果真的可以旁无杂念地一直学习该有多好啊,为什么有这么多坏情绪在阻挡我们呢?
最让人难受和不甘心地不是我没有能力学好,而是我明明有精力和能力学好,但却存在这无法忽视地心理问题。当焦虑、抑郁一次又一次地席卷而来,我们孤立无援想过放弃但又不甘心而拼命挣扎。
朋友说她舍友那个专业论说压力并不大,只有五个人,读博应该不难。因为相比她来说,他们专业人多得多,读博难度要更大。
我感觉其实对一个焦虑的人来说,外界环境当然是压力的一部分来源,但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压力源来自自己。因为自己对自己的期待要求过高,才会超出负荷的压力。因为即便在一个普遍高压的环境中,也依然有很多人心理健康。所以,我们自己的选择、态度、期待占着非常重要的比重。
我知道克服焦虑很难,但这又是我们不得不需要攻克的课题。如果因为这个就放弃我们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我想没有人会甘心。
这两天在看《掌控习惯》这本书,里面一个方法我觉得很受用。
当我们过分去关注结果的时候,就会导致压力,而结果也不一定如人所愿。当我们把注意力从结果转移到过程、体系中来的时候,很多时候顺理成章地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比如你想减肥就没有跑步,但跑了好几天在体重秤上都没有丝毫变化,你很有可能质疑跑步是否有助于减肥,你开始怀疑,接着可能就放弃跑步了,而不跑步好像也并没有增长体重。
但换一种想法,如果你不那么关注体重秤上的数字,只是为了让自己变成一个健康人士。从此,在跑步的时候你不再带着功利性的态度,你开始欣赏路边的风景,坚持下去也不再那么困难。慢慢的,你发现自己已经坚持了好久,而在几个月后发现自己真的减重了。
我想学习也是一个道理,当我们过于关注结果的时候,往往就会造成压力。如果这个结果没有达到,我们压力会更大,我们开始怀疑,我们开始否定,如此恶性循环,我们变得糟糕。
如果我们可以不再过于关注结果,我们只是埋头去看书,我们不想此刻的学习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不苛求每一份努力后的回报,或许我们心里就会变得更加健康。
而最有力的结果总是姗姗来迟,在你不关注它之后,我想它也总是会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