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课堂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按照座位把学生分成了四个组,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正确的同学所在的组就能积一分,最后积分最多的组可以得到我的奖励。同学们立刻饶有兴趣,纷纷举手回答。眼看着其他组的积分越来越多,不相上下,而第一组的分数还是零分,我有点着急了,毕竟我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勇于发言,锻炼口语。于是我几次提醒一组的同学come on,但是效果甚微。
下课以后我找了几个一组的同学询问他们为什么不举手发言,学生们哼哧了半天,有的跟我说,觉得自己组一开始就落后了几分,反正拿不到奖励了,就很泄气不想再举手了;有的说,害怕答错拿不到积分还会被人笑话等等;还有个学生干脆说不公平,因为一组同学整体英语成绩比不过其他组……
如果只有一个“回答正确”这一个评价标准,那么势必照顾不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反而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换了一套更细致的积分标准:主动回答问题答对的加五分,答错了但是语音标准声音洪亮的可以加两分。读书的时候声音洪亮的组也可以加两分,上课讲话最少的组可以加两分等等。评价的标准可以多样,评价的维度一定要广泛。自此以后,四个组的同学无论是朗读还是回答问题都仿佛憋着一股劲儿,你追我赶,再也没有出现哪个组明显冷场的现象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成语原来是说桃树李树不用讲话,树下自然会有人走来走去最终形成条条小路。但是放在教学上,我却认为是“桃李亦需言,下自乃成蹊”。这里的“言”就是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必须有,必须勤,必须细,可缓,可多,可广,评价就像一根杠杆,老师要好好利用这一根杠杆,挖掘学生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平衡课堂参与度。只有运用好这一根杠杆,学生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自己学习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