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断断续续读了茨威格的几篇中篇小说。
深深着迷于他的对于小说中人物心理丰富、细腻、精准、立体又深刻的描摹和刻画。
在读他小说的过程中,当读到有精彩的心理描写的段落时,我有时会不由自主的暂时按下想要立即知晓故事发展走向的好奇心,而把这个精彩段落反复的读了一遍又一遍,慢慢的细细的去咀嚼、揣摩和玩味。
读了这么多年书,这还是我第一次像这样用心的去读一本小说。这样的阅读体验还蛮有意思的。
这固然有作家精彩的人物心理描写非常吸引我的原因,还可能跟我自身的兴趣点也有点关系吧。
我一直也是对人的心理充满了浓郁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人心似海”一直都对我有着深深的诱惑。
年轻时曾一度有段时间天天埋首于国内外各种或经典或畅销的心理学书籍中不能自拔。
现在的我依然喜欢观察和研究人的心理。通过人们的言行和表情去探寻他们的心理世界总能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说回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期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罗兰和费洛伊德等人,并深受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和巴西。
作家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那个命途多舛的时代、动荡不安的世界,给他的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在孤寂和幻灭中茨威格与夫人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三大师》等。
茨威格是一位心理现实主义大师。尼采哲学和费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他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他对人的心理问题有着特殊的偏爱,他的小说也几乎都是心理小说。
他认为:“内心的无限,灵魂的宇宙还为艺术打开了取之不尽的领域。对灵魂的发现,对自我的认识,将成为我们——变得智慧的人类——将来越来越大胆地破解又无法最终解开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