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充符》的中心在于讨论人的精神世界,应该怎样反映宇宙万物的本原观念和一体性观念。庄子在本篇里所说的“德”,并非通常理解的道德或者德行,而是指一种心态。庄子认为宇宙万物均源于“道”,而万事万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到底又都浑然为一,从这两点出发,体现在人的观念形态上便应是“忘形”与“忘情”。所谓“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谓“忘情”就是不存在宠辱、贵贱、好恶、是非。这种“忘形”与“忘情”的精神状态就是庄子笔下的“德”。“充”指充实,“符”则是证验的意思。
关于内在与外在
庄子讲:“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一个人,有道德不一定在外形!外形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德有所长”,道德有所长的时候,欣赏他的道德学问“而形有所忘”,忘记了他外形好不好看。“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可是一般人,都像佛学所说的名词“颠倒”;人的思想观念,往往很颠倒的。人们认为是真理,是正确的,不一定是真理;我们认为是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也许是正面的。世界上的真理在哪里啊?很难讲。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都在找这个真理,到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佛家认为,一般人的观念都在颠倒;所以一般人,“不忘其所忘”,应该忘掉的事没有忘掉;“而忘其所不忘”,不应该忘掉的事情呢,偏偏忘掉,“此谓诚忘”。一般人都认为自己是意志清明,庄子却说,这是大糊涂。
关于情与无情
庄子说:“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我所谓人要做到“无情者”,不是无知啊!人须修养到无情,是不要偏见,不要后天加上的好恶,以免伤害到自己的本身。后天的好恶、情感、妄情加上去,是最伤害生命本身的。人要怎么样用知用情呢?“常因其自然而不益生也。”就是很自然地活下去。我们人天生眼睛会看,耳朵会听,手会抓东西,脚会走路,一切都天生自然的,不要加一分第六意识和后天的观念;那就是佛经上经常讲的,不增不减,心无挂碍。
庄子还说:“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生命活着要顺其自然不增不减,是指心里没有妄念,没有妄想,清清明明,这样活下去才是神仙之道,可以长寿。要懂得上天给我们的道,这个道,就是我们的性,本性。上天给了我们生命、形体,这已经很好了,人就要活得很自然,要一天到晚头脑清清楚楚,和蔼地活下去,不要加上后天的人情世故。因为一加上后,就有喜怒哀乐和后天的爱恶欲望,而“内伤其身”,这个身体就受伤害而有病,所以活不长。
所以,我们不管当国家的管理者也好,当一个什么小主管也好,千万记住,“耳目不能以易任成功”,不要随便看到某一点,听到某一点,就判断一切事,那是靠不住的。自己的耳目都不可靠,何况下面各种人的报告呢!当一个主管,如果亲信的人告诉你,老张不对,老李不对,那不一定!千万要记住,这就是圣人做领袖的道理。“手足不能以代司致业”,你不要相信自己的手与脚喔!你如果相信自己左右的人,乃至于相信自己手与脚,手足有时候都会错的。有时候自己拿杯子都会打破,所以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尤其做一个伟大的人,一个伟大的领袖。你认为某人是我的耳目,那并不一定可靠;某人是我的手足,也不一定可靠;所以,当了皇帝,才自称寡人。只有自己的头脑,只有自己一个人,能真正地判断;任何人的是非报告,都有问题,都掺了感情的水,连那个酒都变成水了,所以你喝下去,都有问题,变成毒药了。这就是道家与儒家不同,看东西,看世间的事务,道家就透彻得很。
网友评论